[发明专利]一种可替代调质处理的中碳钢热机械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4718.7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生;贾楠楠;王玉辉;郭凯;王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7/13 | 分类号: | C21D7/13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13116 | 代理人: | 续京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代 处理 中碳钢 机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材料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中碳钢的传统热处理是调质处理,即淬火后高温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该组织由铁素体基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渗碳体颗粒组成,从而保证获得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配合,即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这一传统工艺主要应用于制造轴、销、齿轮及连杆等机械零部件。调质处理工艺涉及淬火和高温回火,存在如下不足:(1)淬火和高温回火需要长时间加热和保温,消耗大量的能源,生产效率低,且淬火和回火所用冷却介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2)为了保证较大截面尺寸工件获得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必须使用具有高淬透性的添加价格较高合金元素的合金钢,来满足大截面工件的淬透层深度要求,材料成本高;对于一些合金钢,还存在高温回火脆性敏感性,不得不加入较昂贵的合金元素Mo。(3)淬火过程伴有快速马氏体转变产生的体积膨胀效应,引起较大的淬火应力,存在工件变形、内部微裂纹萌生和开裂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中碳钢内部金相又节能、效率高的可替代调质处理的中碳钢热机械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技术路线是:将中碳调质钢加热到α+γ两相区,保温后进行多道次轧制变形,然后空冷至室温,获得具有纤维状特征的铁素体+球状渗碳体组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1)将中碳钢棒料在加热炉中加热至α+γ两相区温度,温度范围720~820℃,保温40min,使其获得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
(2)取出钢棒立即进行9道次孔型轧制,总的累计变形量控制在不低于70%,且轧制过程中每3道次后放回加热炉重新加热5min,再进行下一个3道次轧制,第9道次轧制后空冷到室温。因为轧制初期铁素体发生动态再结晶,奥氏体被拉长变成纤维状,并使晶界和位错增多。轧制过程伴随棒料的冷却,当温度降低到Ar1时,奥氏体发生动态珠光体转变,同时在轧制应力和应变作用下片层状的碳化物会破碎。为了防止轧制过程温度降过多引起轧制抗力快速增大,采取每3道次后将轧棒放回开轧加热炉中保温5min,此时由于晶界和位错对碳原子扩散的促进作用,使渗碳体发生快速球化,同时也会发生部分奥氏体转变过程,如此保证在轧制抗力不显著增大的条件下完成后续的轧制过程。第9道次轧制后空冷到室温,得到铁素体和颗粒状碳化物组成的纤维状组织,并且有较强的<101>丝织构,使大量的铁素体的{001}解理面平行于轧制方向,这既有利于垂直于轧制方向冲击断口出现裂纹偏折而提高冲击韧性,也有利于提高强度和塑性。
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物理冶金学原理是:中碳钢在两相区初始道次轧制变形,使铁素体发生动态再结晶细化,奥氏体变形使晶粒沿轧制方向拉长发生纤维化,致使奥氏体晶界数量及位错密度增加。轧制过程中,伴随坯料温度降低,奥氏体会转变成珠光体类型的组织,由于变形奥氏体中晶界数量和位错密度较高,使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片细化,且间距减小。经短时回炉加热,再进行轧制变形时,导致渗碳体片碎化,促进渗碳体球化,同时这些渗碳体也抑制铁素体的晶粒长大。那么,冷却到室温时,可获得纤维化的细化铁素体和球状渗碳体组织。
本发明与传统调质处理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方法可在中碳钢中获得与其调质处理相同的组织,即铁素体和球状渗碳体组织,且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韧性均高于GB/T 699-1999中碳钢调质处理规定的指标。
2、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3、不涉及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序,避免了冷却介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不涉及淬火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内部微裂纹萌生和开裂,产品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不受淬透性和回火脆性等影响。
4、对于大截面工件,无需选用合金钢,采用本发明处理的中碳钢完全能满足要求,使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表1列出了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GB/T 699-1999调质处理的中碳钢力学性能对比:
表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棒材显微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棒材显微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棒材显微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备的棒材显微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制备的棒材显微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制备的棒材显微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4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冲击表面纳米化及梯度结构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内环焊缝的超声冲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