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瞳孔特征实现视线追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8203.4 | 申请日: | 2016-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孟杰;李斌;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K9/00;G06K9/4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61221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瞳孔 特征 实现 视线 追踪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瞳孔特征实现视线追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取用户的瞳孔边缘信息;根据所述瞳孔边缘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瞳孔中心点;根据所述瞳孔中心点确定所述用户观察的目标点,以得到所述用户的视线方向。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瞳孔特征实现视线追踪的方法的优点有:不受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和头部运动的影响,准确度和可靠性高,且无需昂贵复杂的设备,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球追踪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瞳孔特征实现视线追踪的方法。
背景技术
视线追踪也称眼动追踪,是利用摄像设备实时观测人眼的运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方法估算出视线的方向和视线落点坐标的一种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引入到信息领域,并结合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广泛使用在心理分析、患者眼动交流、兴趣数据分析、安全驾驶、人机交互和军事模拟等众多领域。视线追踪技术实现的方法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先后采用了机械记录法、电流记录法、电磁记录法和当代的光学记录法,对实验人员的人眼侵入程度越来越小,精度也越来越高。
视线追踪目前以光学记录法为主,依赖于光学器件——CCD或 CMOS图像传感器拍摄人眼图像,而后通过人眼模型将人眼的特征点数据映射到视线的三维数据,从而估算出视线方向,这是光学记录法的两大步骤:特征提取和实现估计。可以提取的人眼特征主要是:虹膜中心、虹膜边缘、瞳孔边缘、瞳孔中心、巩膜边缘、外界光源在眼睛肿的反射点(普尔钦斑)。在这些人眼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的的估算方法有:
1.角膜反射法:外部光源照射到人眼,当眼睛运动的时候,反射点也会随之运动,摄像机通过记录反射点的变化来分析视线的方向。
2.瞳孔角膜反射法:它是角膜反射法的改进,它不仅需要检测反射点的位置,而且还要检测瞳孔中心的位置信息。瞳孔角膜反射法进一步细分为:瞳孔中心与角膜反射向量法、给予眼球三维模型的视线估计方法,这类方法会因为头部运动造成准确性降低,因此常适用于穿戴式眼动跟踪系统,利用眼球转动时相对位置不变的眼部特征做参考,提取视线变化参数,通过几何模型或映射模型获取视线方向。
3.双铺金野法,利用光线经过眼球时各个组织部分对光线的折射率不同的原理,分析光源反射产生的图像,角膜反射回来的光线较强,成为第一普金野图像,角膜后表面反射光线较弱为第二普金野图像,从晶状体前表面反射出来的图像为第三普金野图像,从晶状体后表面反射回来的图像位第四普金野图像,从而估算眼球的视线方向,但是该系统的设备昂贵、设置复杂。
4.虹膜-巩膜边缘法,该法使用红外光远照射眼睛,反射的红外光线被两只光敏晶体管接受,当眼睛转动的时候,两只晶体管接受的反射量此增彼减,可以估算出视线的大致方向,但精度略低。
综上所述,目前的眼动追踪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眼睛的光照环境、特征选取、外部其他干扰因素等原因导致眼睛特征提取准确度和可靠性不足;(2)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作支撑;(3)需要较为复杂的光源设置,比如瞳孔角膜反射法,需要明暗交替的断续光源照射眼睛以获取明瞳和暗瞳;(4)受限于头部运动,测量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瞳孔特征实现视线追踪的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瞳孔特征实现视线追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取用户的瞳孔边缘信息;
根据所述瞳孔边缘信息,确定用户的瞳孔中心点;
根据所述瞳孔中心点确定所述用户观察的目标点,以得到所述用户的视线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取用户的瞳孔边缘信息,包括:
采用红外采集设备获取所述眼部图像信息,所述红外采集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红外灯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82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