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动力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8271.0 | 申请日: | 2016-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0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碧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动力 热管 | ||
1.一种超声波动力热管,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动力热管包括端盖(2)、绝缘套管(3)、超声波振子(4)、管壳(5)、吸液芯(6)、注液管(9)、保护帽(10)、超声波共振反射膜(14);
超声波振子(4)的接线端(1)在其下端;绝缘套管(3)呈圆筒形,绝缘套管(3)材质是绝缘材料;端盖(2)呈上端封闭的圆筒形,端盖(2)上端有接线孔,绝缘套管(3)安装在接线孔内,超声波振子(4)安装在端盖(2)上端,超声波振子(4)的接线端(1)穿过绝缘套管(3),使超声波振子(4)的接线端(1)的一部分位于端盖(2)下端;
吸液芯(6)呈圆筒形,吸液芯(6)的材质含有毛细孔;超声波共振反射膜(14)由膜片和膜片支架组成,膜片支架呈环形,膜片粘贴在膜片支架的上端面;管壳(5)呈上端封闭的圆筒形,管壳(5)上端有焊接孔(11),注液管(9)焊接在焊接孔(11)中;管壳(5)上半部分的外表面有若干个呈螺旋形的外凹槽(8),外凹槽(8)所在处的管壳(5)内表面是呈螺旋形的内凸台(7),内凸台(7)的轴向截面呈圆滑的曲面;超声波共振反射膜(14)安装在管壳(5)上半部分的内表面;膜片支架的径向外表面固定在若干个内凸台(7)上端的内表面;吸液芯(6)安装在管壳(5)下半部分的内表面;端盖(2)上端与管壳(5)下端焊接在一起,超声波动力热管加注热管工作介质后,在注液管(9)的压封处(12)用压钳压扁,并在注液口(13)焊接密封;保护帽(10)呈上端封闭的圆筒形,保护帽(10)下端与管壳(5)上端焊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波动力热管,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动力热管的工作过程是:
超声波动力热管的管壳(5)上半部分是冷凝段,管壳(5)下半部分是蒸发段;热管工作介质汇集在超声波动力热管内腔的下端形成工作液池;超声波动力热管工作时,蒸发段吸收热源热量,热量通过管壳(5)使浸透在吸液芯(6)中的热管工作介质蒸发,超声波振子(4)位于工作液池中,超声波振子(4)接通电源产生超声波,超声波促进工作液池中的热管工作介质雾化蒸发,热管工作介质蒸汽在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形成的压差作用下流向冷凝段,冷却流体通过管壳(5)吸收冷凝段内腔热管工作介质蒸汽的热量,使热管工作介质蒸汽在冷凝段凝结为液体,内凸台(7)和外凹槽(8)一方面增加了冷凝段的换热面积,另一方面,液体表面张力使凝结为液体的热管工作介质附着在管壳(5)上半部分的内表面形成液体膜,超声波共振反射膜(14)把部分超声波反射至管壳(5)上半部分的内表面,反射的超声波和重力对内凸台(7)圆滑曲面附着的热管工作介质液体膜的影响不均匀,使部分液体膜表面先形成液滴,液滴向下流动使其它部分液体膜表面汇集形成大液滴,加速冷凝段内腔热管工作介质的凝结和液滴向下流动,冷凝后的热管工作介质被吸附在吸液芯(6)的毛细孔中,并被输送至蒸发段,形成热管工作介质的工作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碧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碧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82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热管式烟气废热回收方法
- 下一篇:热管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