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E100管件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0501.2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8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龚毅斌;吴利平;吴春霜;谌基国;朱军;刘广宇;卜庆生;胡斌;黄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K5/134;C08K5/526;C08K5/098;C08F210/16;C08F210/14;C08F2/06;C08F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100 专用 树脂 合成 方法 | ||
一种PE100管件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1)将主催化剂稀释后,加入第一反应器,加入助催化剂,将氢气和乙烯加入第一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淤浆密度,进行反应;(2)将步骤(1)产物通过中间体处理脱除氢气后,加入第二反应器,将己烯和乙烯按摩尔比0.9~2.0:1、氢气和乙烯按摩尔比0.0015~0.0087:1加入第二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淤浆密度,控制聚合反应块比率48~50,继续进行反应;(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挤出造粒;(4)将料条经冷却水冷却,然后切成饼状均匀粒子,粒子再经均化包装后即得到PE100管件专用树脂。该专用料符合PE100标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E100管件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属于合成树脂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聚乙烯管道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燃气输送、供水排污、农业灌溉等领域。在聚乙烯管道系统中,大约有10%~15%属于管件,聚乙烯管道系统的管件主要分为热熔管件和电熔管件,这两种管件在施工和维修中安装方便、投入费用少、受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具有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密度聚乙烯管件与传统金属管件相比具有耐腐蚀、接头处不易泄漏、对外力抵抗力强等优点。
企业对聚乙烯管件专用料有一定的要求,一是需要树脂具有较好的加工流动性,可以提高制品的加工成型率,改善制品表面光洁度;二是需要树脂达到PE100的力学强度,在PE100压力等级下,耐压时间符合标准规定。这就要求管件料专用树脂在低粘度状态下,具有较优的刚韧平衡性。
良好的性能使聚乙烯管件树脂市场产生巨大需求,目前中国聚乙烯管件树脂年需求量14万吨,用料几乎全部由非专用料占据,仅有的一款专用料HE3490IM,由博禄化工(Borouge)生产,因进口量少、性能不稳定、价格高,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国产料在此领域尚属空白。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聚乙烯管件专用树脂,使其既满足高流动性加工要求,又满足PE100压力等级力学强度,即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Innovene S聚乙烯装置合成用于PE100管件高密度聚乙烯专用树脂的方法、可行工艺指标和添加剂配方。
本发明提供一种PE100管件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主催化剂稀释后,以2.3~4.57kg/h的浓度加入第一反应器,将助催化剂加入第一反应器,保持浓度16~30kg/tPE,将摩尔比1.25~0.68:1的氢气和乙烯加入第一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93~102℃,反应压力3.9~4.2MPa,淤浆密度517~632kg/m3,进行反应;
(2)将步骤(1)产物通过中间体处理脱除氢气后,加入第二反应器,将己烯和乙烯按摩尔比0.9~2.0:1、氢气和乙烯按摩尔比0.0015~0.0087:1加入第二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81~87℃,反应压力2.7~3.0MPa,淤浆密度536~655kg/m3,控制聚合反应块比率48~50,继续进行反应;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与添加剂加入挤出造粒机中,挤出料条;
(4)将料条经冷却水冷却,然后切成饼状均匀粒子,粒子再经均化包装后即得到PE100管件专用树脂。
本发明所述的PE100管件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优选为Innovene S低压淤浆双环管聚合反应器。
本发明所述的PE100管件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主催化剂优选为MT2110。
本发明所述的PE100管件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优选为三乙基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0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