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烟烟气铅形态的测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1761.1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5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秋芬;杨光宇;叶灵;汤丹俞;吴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0/89;G01N1/34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王远同 |
地址: | 650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集 固相萃取柱 原子光谱仪 氯化 色谱仪 反相 反相液相色谱 样品提取液 卷烟烟气 固相萃取装置 原子荧光分析 超声提取 待测样品 顺序连接 洗脱过程 流出液 流动相 启动泵 三甲基 提取剂 无机铅 苯基 捕集 滤片 洗脱 乙基 过滤 转入 流动 | ||
1.一种卷烟烟气铅形态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烟抽吸、烟气捕集、烟气样品提取、反相色谱分离、富集与洗脱、原子荧光测定步骤,具体包括:
A、卷烟抽吸:取卷烟样品,在GB/T 16447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平衡,挑选平均重量±0.02g和平均吸阻±49Pa范围内的烟支作为测试样品;在YC/T 29规定的条件下用吸烟机进行抽吸;
B、烟气捕集:用滤片捕集待测样品,每只滤片收集5支烟的主流烟气总粒相物;
C、烟气样品提取:加入提取剂,提取剂为人工提取液,内含Na+、Cl-、HCO32-、葡萄糖、K+、Ca2+、Mg2+、SO42-、HPO42-、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多糖,浓度和实际体液相当,pH值在7.3-7.5之间;超声提取30-50min,过滤得到样品提取液;
D、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将样品提取液进入反相色谱系统,反相色谱柱填料为MCI-GELCMG20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粒径为5µm;由泵A(1)输送流动相经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泵A(1)输送的流动相为含0.1moI/L乙酸铵缓冲盐的50%的甲醇,pH=4.70,流速为1.0mL/L;
E、富集与洗脱:流出液中无机铅Pb2+、氯化三甲基铅、氯化三乙基铅、氯化三苯基铅部分分别转入不同的固相萃取柱(6)分别富集,流出液保留时间2.5-3.2min部分为无机铅Pb2+部分,3.5-4.6min部分为氯化三甲基铅部分,5.2-6.8min部分为氯化三乙基铅部分,12.8-15.4min部分为氯化三苯基铅部分;富集完后,启动泵B(7)输送流动相依次把不同固相萃取柱(6)上富集的不同形态铅洗脱;
F、原子荧光测定:洗脱液进入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烟烟气铅形态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的吸烟机为SM450型20孔道直线型吸烟机;B步骤所述的滤片为44mm剑桥滤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烟烟气铅形态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所述的过滤为经0.25µm微孔滤膜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烟烟气铅形态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E步骤所述的固相萃取柱(6)为石墨化炭黑球柱;所述的泵B(7)输送的流动相为2%的盐酸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烟烟气铅形态的测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F步骤所述的原子荧光分析条件为采用高性能铅空心阴极灯,波长为283.3nm,灯电流为80mA,负高压为280V;载气为氩气,流速为400mL/min,屏蔽气为氩气,流速为1000ml/min;氢化物发生器的载流溶液为内含1.5%氢氧化钠的3.5%的硼氢化钠溶液,流速为6.0mL/min,或者载流溶液为7%的盐酸,流速为6.0mL/min。
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卷烟烟气铅形态的测定方法的装置,包括反相色谱仪和原子光谱仪,反相色谱仪与原子光谱仪顺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色谱仪依次设置泵A(1)、进样器(2)、反相色谱柱(3)、检测器(4)、反相色谱仪通过数控六通阀(5)与原子光谱仪连接;数控六通阀(5)上6个阀口按2号阀口连接检测器(4)、1号阀口连接固相萃取柱(6)入口端、5号阀口连接固相萃取柱(6)的回流端、4号阀口连接泵B(7)、6号阀口连接原子光谱仪、3号阀口作为排放口的顺序设置;不同形态的铅富集在不同的固相萃取柱上,最大程度 的避免在富集和洗脱过程中各形态的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萃取柱(6)为4个;所述的原子光谱仪为原子荧光光谱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民族大学,未经云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7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