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因素定量评价地质时期3D孔隙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1997.5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7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广;林承焰;卢双舫;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48 | 分类号: | G01V1/48;G01V1/50;G01N15/08;G01N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因素 定量 评价 地质 时期 孔隙 方法 | ||
一种多因素定量评价地质时期3D孔隙度的方法,属于低渗透‑致密储层成岩数值模拟技术领域。选取平面网格井,并收集整理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分析测试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微相约束下3D埋藏史和热史,基于目标层位建立泥岩、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3D孔隙演化史模型,评价出目标层位不同岩石类型的孔隙演化史;基于研究区目标层位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对总孔隙度的贡献,进行减小孔隙度和增加孔隙度效应校正,评价出3D孔隙演化过程;对比分析网格井上的实测孔隙度与对应井点位置上模拟出的孔隙度,当吻合度达到75%时符合精度要求,实现低渗透‑致密储层地质历史时期3D孔隙度时空分布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因素定量评价地质时期3D孔隙度的方法,属于低渗透-致密储层的成岩数值模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储层孔隙度演化研究有三方面内容:1、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显微镜等资料,联合单井埋藏史来确定成岩演化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考虑机械压实和热压实作用,评价出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过程;2、建立孔隙度综合演化模型,包括初始孔隙度经验公式和孔隙度损失模型、孔隙度增加模型和裂缝孔隙度模型的建立,在此基础上评价出储层孔隙演化过程;3、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元非线性高次拟合方法分别筛选出能表征储层地质参数和高次拟合出多地质参数的孔隙度评价模型,评价出现今孔隙度。然而,上述三种方法只是评价1D孔隙度演化,且研究资料获取过于繁琐和操作人员主观因素较强;况且,上述三种方法没有考虑到以下问题,如井间、井上非取心井段储层孔隙度预测难的问题,以往仅用井上一个点或几个点代表目标层位的整体储层质量,没有考虑整个目标层位内不同岩石成分及结构的差异贡献,没有全面考虑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等方面内容,没有涉及地质历史时期3D孔隙度演化研究,现有的技术不能满足当前储层质量评价与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因素定量评价地质时期3D孔隙度的方法。
一种多因素定量评价地质时期3D孔隙度的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平面网格井,并收集整理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岩石全岩X衍射分析测试资料;
步骤2)、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微相约束下3D埋藏史和热史,基于目标层位建立泥岩、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3D孔隙演化史模型,评价出目标层位不同岩石类型的孔隙演化史;
步骤3)、基于连续取芯段的铸体薄片鉴定资料,结合无机非均质性测井评价技术,建立石英、长石、岩屑和粘土矿物评价模型,在平面网格井上评价出全井段上的石英、长石、岩屑和粘土矿物含量;
步骤4)、基于步骤3)中连续取心段的铸体薄片鉴定资料和测井评价出的全井段上的矿物含量,划分出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泥岩百分含量,联合步骤2)中4种岩石类型的孔隙演化史,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评价出目标层位的初始孔隙演化史;
步骤5)、基于研究区目标层位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对总孔隙度的贡献,进行减小孔隙度和增加孔隙度效应校正,评价出3D孔隙演化过程;
步骤6)、对比分析网格井上的实测孔隙度与对应井点位置上模拟出的孔隙度,当吻合度达到75%时符合精度要求,实现低渗透-致密储层地质历史时期3D孔隙度时空分布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