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及端接电阻匹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4726.5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3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接电阻 差分接口电路 匹配电路 传输器 匹配 可调电阻网络 数据检测电路 接口电路 控制电路 数据检测 数据解析 数据眼图 通信过程 自动校准 参量 电阻 对端 失配 芯片 | ||
1.一种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所述差分接口电路包括两个端口,所述端口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或输入与输出的共用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包括:
两个可调电阻网络,每个可调电阻网络的一端分别接差分信号中的一路信号,另一端分别接差分接口电路中的一个端口;
比较电路,用于采集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两个端口的电压,并分别与一预设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获得一比较结果;
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比较电路和所述可调电阻网络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向所述可调电阻网络发送电阻参数的调整命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可调电阻网络具有相同的电阻网络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示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至少一个端口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基准电压,则按照预设步长增大所述可调电阻网络的电阻值,直至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两个端口的电压都小于所述预设基准电压;以及,当所述比较结果表示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两个端口的电压都小于所述预设基准电压,则按照预设步长减小所述可调电阻网络的电阻值,直至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至少一个端口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基准电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网络结构包括多个并联支路,每个并联支路的第一端接差分信号中的一路信号,第二端接差分接口电路的一个端口;其中,每个并联支路上包括有一个校准电阻,至少一个并联支路上还包括有与所述校准电阻串联的开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网络结构包括:
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串联有多个校准电阻;
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包括有一个基础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接差分信号中的一路信号,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通过一个开关接第二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接差分接口电路的一个端口,且每个校准电阻朝向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网络结构为串并混联电阻网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网络结构包括:
多级电阻子网络,每级电阻子网络包括不同数量的电阻单元;其中,每个电阻单元RS_CELL包括:
电阻,所述电阻的第一端通过串联的第一子网络开关和第一差分开关S1接至电源电压,以及,通过串联的第二子网络开关和第二差分开关S2接地,所述电阻的第二端接差分接口电路的一个端口;
所述第一差分开关和第二差分开关具有不同的开关状态;同一级电阻子网络的第一子网络开关和第二子网络开关具有相同的开关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一个端口,反相输入端接所述预设基准电压,输出端接一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
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另一端口,反相输入端接所述预设基准电压,输出端接所述或非门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或非门的输出端接所述控制电路。
9.一种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方法,所述差分接口电路包括两个端口,所述端口为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或输入与输出的共用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所述差分接口电路的两个端口的电压,并分别与一预设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获得一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向可调电阻网络发送电阻参数的调整命令,调整所述可调电阻网络的电阻值;
其中,所述差分接口电路中的每路信号,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可调电阻网络,连接至差分信号中的一个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7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