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度化红磷、尼龙用低气味低散发白度化红磷阻燃母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5835.9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4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苏荣锦;吕励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9/10 | 分类号: | C08K9/10;C08K3/02;C08L77/02;C08K13/06;C08K3/34;C08K3/04;C08K7/26;C08K9/04;C08K3/36;C08J3/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度化 红磷 尼龙 气味 散发 阻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尼龙用低气味、低散发、白度化红磷阻燃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下述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白度化红磷50‑85份,疏水型气味吸附母粒1‑5份,抗氧剂0.2~1.0份,润滑剂0.2‑1份。本发明制备的红磷阻燃母粒通用性广、有效成分高、无明显气味、添加量低,且制备方法简单,同时也突破了颜色上的局限,使产品不局限于深色制品,并能有效减少粉尘污染,改善劳动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度化红磷、低气味、低散发改性红磷阻燃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尼龙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通用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与耐磨、耐溶剂、耐油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各行业。但尼龙属于可燃性材料,为了满足阻燃产品的要求,需要对阻燃方面进行大量研究。而红磷是一种优良的无卤环保型阻燃剂,阻燃效率高,与其他阻燃剂相比,达到相同阻燃级别所需添加量少,因而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小。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潮、氧化生成磷酸并释放出剧毒的磷化氢气体,其本身的紫红色对制备浅色塑料制品有局限性。因此,红磷作为阻燃剂,只有经过表面处理后才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度化红磷、尼龙用低气味、低散发、白度化红磷阻燃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度化红磷,所述的白度化红磷为微胶囊红磷,所述的微胶囊红磷为氢氧化铝和酚醛树脂双包覆红磷,所述微胶囊红磷的制备:采用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红磷25-35%,硫酸铝5-15%,尿素10-15%,水50-59%,油溶性酚醛树脂树脂1-5%;氢氧化铝包覆过程:首先将硫酸铝加入水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接着将红磷投入,搅拌20min,再转入球磨机中研磨至红磷颗粒直径在5-10um为止,然后转入反应釜中,边搅拌边徐徐加入烧碱(5-15wt%溶液),直至体系的PH=5-6为止,再加入聚凝剂(可为常用的聚合氯化铝PAC或者聚丙烯酰胺PAM等聚凝剂,用量一般可为体系重量的0.1%-1%),搅拌均匀,在75-85℃范围内保温1.5h,最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氢氧化铝包覆红磷;酚醛树脂包覆过程:先用2.5-3.0倍体积的二甲苯将油溶性酚醛树脂稀释,再将氢氧化铝包覆红磷与油溶性酚醛树脂稀释液进行混合,搅拌成糊状均匀态,送入带回收二甲苯装置的干燥器中,控制温度60±5℃进行干燥,即得氢氧化铝和酚醛树脂双包覆红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尼龙用低气味、低散发、白度化红磷阻燃母粒,由下述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
白度化红磷 20-50,
尼龙6 45-80
疏水型气味吸附母粒 1-5份,
硅烷偶联剂 0.5-1份
抗氧剂 0.2~1.0份
润滑剂 0.2~1.0份
所述的白度化红磷为微胶囊红磷,所述的微胶囊红磷为氢氧化铝和酚醛树脂双包覆红磷。
所述的尼龙6特性粘度为2.0-3.6。
所述的疏水型气味吸附母粒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PA6 40~75份,疏水性硅藻土10~20份,铁氧化物1~5份,疏水性活性炭0~10份,针状沸石分子筛5~10份,蓖麻油酸锌5~10份,抗菌剂5~10份,苯并呋喃酮类自由基捕捉剂0.1-0.5份,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2-0.5份,抗氧剂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2-0.5份,润滑剂硬脂酸锌0.5-1.0份;所述的抗菌剂为接枝高分子季铵盐的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的苯并呋喃酮类自由基捕捉剂为5,7-二-(2,2-二甲基乙基)-3-(3,4-二甲基苯基)-2-3氢-苯并呋喃酮。所述铁氧化物为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1:1混合的活性铁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8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