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脱硫废水脱除锅炉烟气中SO3的方法及脱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7570.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漪清;刘秀如;陈锋;赵勇;徐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53/86;B01D53/78;C02F1/66;C02F1/38;C02F1/00;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脱硫 废水 脱除 锅炉 烟气 so3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脱硫废水脱除锅炉烟气中SO3的方法及脱除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并且燃煤发电运行可靠、技术成熟,长期以来我国以燃煤发电作为能源供给的主要来源。然而,在燃煤电厂的运行中会产生各种环境污染,主要为燃煤烟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为此,燃煤电厂已普遍采用脱硝、脱硫和除尘工艺对烟气中的NOX、SO2及粉尘进行控制。
在传统的烟气净化工艺中,国内燃煤电厂普遍采用SCR工艺进行烟气脱硝,但SCR催化剂会将烟气中的部分SO2催化氧化为SO3,进一步增加了烟气中SO3浓度,从而造成空预器堵塞以及对尾部烟道的腐蚀。传统的燃煤电站的静电除尘器和WFGD等常规污染物控制设备对烟气中SO3脱除效率较低。而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技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定期排放大量废水(即脱硫废水),该废水悬浮物、盐及金属含量高且腐蚀性强,需经过处理才能达标排放,而单纯的废水处理工艺无疑增加了火电厂的运行成本。
目前,针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以及SO3等污染物的控制,往往仅对单一污染物进行处理。然而,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工艺繁多、设备庞杂,如何进行多污染联合脱除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治理的研究重点。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3030173U公开了一种煤中氯元素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联合脱除的装置,其在脱硫废水中加入强碱并回喷到锅炉烟气中,以去除烟气中的汞和SO3,但该装置产生的碱性脱硫废水为固液混合物或含有部分絮凝物,其雾化效果差,易堵塞雾化喷嘴,从而导致SO3脱除率较低;再者,脱硫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未做处理进行脱硝,会导致SCR催化剂中毒,影响烟气脱硝的效果,而且金属离子与强碱形成沉淀容易导致雾化喷嘴堵塞,造成喷雾不均。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105126561A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脱硫废水蒸发处理的燃煤烟气PM2.5/SO3/Hg联合脱除方法。具体的,在脱硫废水中加入由高聚物粘结剂和湿润剂组成的化学团聚剂,喷入烟道,以实现PM2.5/SO3/Hg的联合脱除,但是该方法通过在脱硫废水中添加由高聚物粘结剂和湿润剂组成的化学团聚剂,增加了脱除PM2.5/SO3/Hg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化学团聚剂对SO3没有特异性的吸附,脱除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脱硫废水金属离子含量高,SO3脱除效率低,SCR催化剂活性减弱,脱硝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脱硫废水脱除锅炉烟气中SO3的方法,包括,
(1)所述脱硫废水经离心分离得到脱硫石膏和分离液;
(2)调节步骤(1)得到的分离液的pH值在9-10之间,以将分离液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得到脱金属离子废水;
(3)将所述脱金属离子废水进行离心分离,脱除其中的金属离子沉淀,制备得到三氧化硫脱除液;
(4)将所述三氧化硫脱除液喷洒至所述锅炉的烟道中,以去除锅炉烟气中的SO3。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加入生石灰、消石灰、苛性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以调节所述分离液的pH值在9-10之间。
可选的,所述锅炉的烟道尾部连接有脱硫塔,所述脱硫塔对锅炉烟气脱硫后产生所述脱硫废水;
在所述锅炉的烟道中,沿锅炉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省煤器、SCR反应器、空预器和电除尘装置,所述三氧化硫脱除液分别喷洒至所述省煤器和SCR反应器、SCR反应器和空预器、空预器和电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和脱硫塔之间的烟道中。
可选的,所述三氧化硫脱除液的喷洒液滴粒径不大于100μm。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3)中,离心分离产生的固液混合物输送至所述步骤(1)再进行离心分离。
可选的,所述步骤(1)离心分离得到的脱硫石膏、沉淀物、脱硫废水混合物进行过滤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75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中镍的回收利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阻垢多膜过滤复合滤芯及滤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