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并联被动式微调结构的自耦合探头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9967.9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嘉鸣;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24 | 分类号: | G01N29/24;G01M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并联 被动式 微调 结构 耦合 探头 机构 | ||
1.一种基于并联被动式微调结构的自耦合探头机构,包括固定机构的安装板(1)、并联弹簧(2)、连接架(3)、探头壳(4)、S副(5)、耦合弹簧(6)、多焦距探头(7);通过安装板(1)可将整个探头机构安装在车轮自动探伤主机上;并联弹簧(2)和S副(5)位于安装板(1)和连接架(3)之间,可按动车车轮踏面的具体形状变化调节探头的位姿(位置和姿态);耦合弹簧(6)和多焦距探头(7)位于探头壳(4)中,其中,截面呈方形的多焦距探头(7)和具有内方形截面的探头壳(4)之间为间隙滑动配合,在置于探头尾部的耦合弹簧(6)和检测时动车车轮踏面的共同作用下,探头可沿其轴线在探头壳内作定向移动;在探头壳(4)的一侧为探头接线柱,用于连接探头检测信号线;在探头壳(4)的另一侧为耦合剂注入接头,检测所需的耦合剂可沿着探头侧面分布的注入槽流至探头检测面,以形成耦合油膜,从而保证超声波的顺利入射和接收;此外,针对目前车轮探伤一般都存在近表面检测盲区的缺点,在本探头内设置了两组不同角度的晶片(即构成了多焦距探头),从而能兼顾车轮踏面近表面范围(踏面表面下0~5毫米区域)和大于5毫米的轮辋区域的探伤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被动式微调结构的自耦合探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并联弹簧(2)、S副(5)位于安装板(1)和连接架(3)之间,通过一组并联的4弹簧及S副(下称“4弹簧-S”)的结构,能按车轮踏面形状的变化对探头的位姿进行实时微调,保证探头与车轮踏面之间形成良好的贴合接触,从而达到最好的耦合效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被动式微调结构的自耦合探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弹簧(6)置于探头壳(3)内,并位于多焦距探头(7)的上方尾部,可沿探头轴线方向向探头施加压力,使探头检测时始终与车轮踏面之间保持有一定压紧力的接触,从而达到最好的耦合效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并联被动式微调结构的自耦合探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焦距探头(7)是根据传统超声波探伤对于近表面存在探伤盲区的缺点,通过设置多组不同角度的压电晶片,以检测车轮踏面下不同深度的缺陷,从而能兼顾车轮踏面近表面范围(踏面表面下0~5毫米区域)和大于5毫米的轮辋区域的探伤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996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