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6mm以下厚度钛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活性焊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1288.5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4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袁鸿;余槐;张国栋;王金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35/362 | 分类号: | B23K35/36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mm 以下 厚度 钛合金 气体 保护 活性 焊剂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6mm以下厚度钛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活性焊剂,所述6mm是指待焊件的厚度,所述气体保护焊包括氩弧焊、激光焊、潜弧焊,该活性焊剂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MgF2:25~30,CaF2:16~22,SrF2:8~12,余量为NaF。该种活性焊剂的制备的过程是:将活性焊剂的各组分按配比经物理混合后,在1450℃高温下熔炼,然后将熔炼后得到的化合物经机械粉碎至粒度小于0.063mm,得到活性焊剂。使用本发明的活性焊剂能够起到压缩焊接电弧、增强电弧穿透力、增大焊接熔深、改善电弧工艺特征和焊缝形貌、减小焊接热输入、细化焊缝和热影响区晶粒、消除焊缝气孔缺陷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6mm以下厚度钛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活性焊剂,属于焊接技术领域,该种活性焊剂能够改善焊接工艺特性和工艺质量以及接头综合力学性能。
背景技术
钛合金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大型运输机、大型舰船、轰炸机、兵器等结构等均大量采用钛合金焊接结构。由于钛及钛合金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点导致钛合金焊接存在一系列的困难。比如在250℃以上与H、O、N原子的强烈反应会使得焊缝中出现气孔、夹渣、脆变等缺陷,甚至对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过程都有影响。因此,采用熔化焊时,过量的焊接热输入作用形成了宽的焊缝和热影响区并导致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过分长大,很容易出现焊接接头脆化现象。另外,相当多焊接结构接头厚度达到3mm以上,必将采用多层手焊工艺。多层焊的主要缺点是:效率低;近缝区过度加热,并因气体保护效果差而导致焊缝气孔;及可能出现用X射线探伤无法发现的层间不熔合。再者,过量的热输入和宽的接头热影响区显然不利于接头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尤其是接头的疲劳性能会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6mm以下厚度钛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活性焊剂,其目的是起到压缩焊接电弧、增强电弧穿透力,增大焊接熔深,改善电弧工艺特征和焊缝形貌,减小焊接热输入,细化焊缝和热影响区晶粒,消除焊缝气孔缺陷等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该种用于6mm以下厚度钛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活性焊剂,所述6mm是指待焊件的厚度,所述气体保护焊包括氩弧焊、激光焊、潜弧焊。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焊剂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MgF2:25~30,CaF2:16~22,SrF2:8~12,余量为NaF。
该种活性焊剂的制备的过程是:将活性焊剂的各组分按配比经物理混合后,在1450℃高温下熔炼,然后将熔炼后得到的化合物经机械粉碎至粒度小于0.063mm,得到活性焊剂。
使用时,将活性焊剂以酒精或丙酮作为溶剂,形成悬浮混合物,将悬浮混合物涂到待焊区域,使用量为0.236mg/mm2~0.314mg/mm2。
常规气体保护焊工艺存在焊缝气孔倾向严重、焊接热输入大的缺点,尤其是针对3mm厚度以上的钛合金焊接时需开坡口、连续施焊2~4层以上,由此带来的过量焊接热输入导致焊缝和热影响区宽度增加,接头塑性、韧性和抗疲劳性能明显降低。使用本发明的活性焊剂能够起到压缩焊接电弧、增强电弧穿透力、增大焊接熔深、改善电弧工艺特征和焊缝形貌、减小焊接热输入、细化焊缝和热影响区晶粒、消除焊缝气孔缺陷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焊接电弧的对比图,其中,a为无活性焊剂的电弧形状照片,b为使用活性焊剂的电弧形状照片
图2为焊接焊缝横截面形貌对比图,其中,c为无活性焊剂的焊缝横截面形貌照片,d为使用活性焊剂的焊缝横截面形貌照片
图3为焊缝表面的成形对比图,其中,e为无活性焊剂的焊缝正面照片,f为使用活性焊剂的焊缝正面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1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