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面玻璃上均匀加热透明导电薄膜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1505.0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颜悦;姜良宝;郭新涛;厉蕾;李晓宇;郝常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3C23/00 | 分类号: | C03C23/00;C03C17/245;C23C14/58;C23C14/35;C23C14/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面 玻璃 均匀 加热 透明 导电 薄膜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面玻璃上均匀加热透明导电薄膜的热处理方法,尤其涉及风挡玻璃上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利用了红外加热技术的易控制、效率高等优点,根据ITO薄膜和强化玻璃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差异,使热量尽可能集中于ITO薄膜而不是强化玻璃,既保证了ITO薄膜的高效晶化又不使强化玻璃的应力产生严重衰减。本发明不仅能够使ITO透明导电膜电阻满足要求,又不会使钢化玻璃强度降低,同时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面玻璃上均匀加热透明导电薄膜的热处理方法,尤其涉及风挡玻璃上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膜由于具有透光率高、电阻大范围可调、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在飞机、高速列车风挡玻璃上应用广泛。风挡玻璃上的ITO透明导电膜主要起到防冰除雾的作用。同时,ITO透明导电膜还可以起到电磁屏蔽、隐身等作用。以防冰除雾为例,飞机风挡玻璃上对ITO薄膜的加温功率密度要求一般在5~6Kw/m2,换算成对ITO薄膜表面电阻的要求一般为5~8Ω/□。
如果风挡玻璃的形状较为复杂,它在电加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表面温度不均匀的情况,从而会造成有些区域温度很低。如果电加热时间过长,风挡玻璃表面温差过大,风挡玻璃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炸裂,从而会危及驾驶员的安全。传统的控制复杂形状电加温玻璃温度均匀性的方法是对ITO透明导电薄膜进行刻蚀分区,以保证各个区的加热功率密度近似相等。这种方法工艺繁琐,并且大量的分区线会影响飞行员视觉舒适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利CN104302026A提供了一种在曲面玻璃上梯度镀膜的方法,解决了对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大量刻蚀分区问题。但是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镀制ITO膜的温度较高,在280-330℃之间,根据ITO膜的制备工艺,时间至少1个小时。由于飞机、高速列车风挡玻璃都是采用的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在高温时容易产生应力松弛,从而导致玻璃强度大幅度降低,严重降低了飞机风挡玻璃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急需要找到一种既能使ITO透明导电膜电阻满足要求,又不会使钢化玻璃强度降低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曲面玻璃上均匀加热透明导电薄膜的热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该方法的步骤是:
(1)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曲面玻璃上镀制非晶态ITO透明导电膜,
(2)将曲面玻璃(1)放置到模具架(2)上,模具架(2)包括底座、玻璃支撑架和红外灯管放置架,玻璃支撑架上表面的曲率外形与曲面玻璃的凸面外形一致,红外灯管放置架曲面形状与曲面玻璃的凹面外形一致,在红外灯管放置架上均匀布置红外加热灯管(3),每一根红外加热灯管(3)与曲面玻璃的距离相等;
(3)将曲面玻璃(1)、模具架(2)和红外加热灯管(3)一起送入真空室,抽真空;
(4)待真空度降至9.0×10-3Pa以下时,打开红外加热灯管,打开方式为如下之一:当曲面玻璃外形为规则外形时,同时打开所有加热灯管。当曲面玻璃外形为不规则外形时,以边长最短的一端对应的一排灯管为第一排,从第一排开始,以每排为单位依次打开红外加热灯管,每排灯管打开时间间隔为10~30s,每排灯管打开时间间隔相同。
(5)所有灯管都打开之后,加热时间为1~3min,然后同时关闭所有红外加热灯管。
(6)关闭加热灯管30分钟后,将玻璃从真空室取出。
磁控溅射技术镀制的非晶态ITO透明导电膜的表面电阻为17~20Ω/□。
红外加热灯管与ITO透明导电膜之间的距离为10~50mm。
曲面玻璃为化学强化玻璃或物理强化玻璃。
红外灯发射的红外线波长为1~2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1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耐磨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