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块链溯源追踪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2091.3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1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肖扬;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赵倩男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块 溯源 追踪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块链溯源追踪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大数据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根据区块产生次序遍历区块链;基于各区块的地址将区块链的资源转移记录映射至多个服务器,其中地址包括输入地址或输出地址;各服务器根据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构建子生成树集合;将各服务器构建的子生成树集合归并处理构建生成树,从而实现对区块链的溯源追踪。本发明能够解决单机对海量数据溯源的性能问题,提高区块链溯源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块链溯源追踪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近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金融、物流、公证等众多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区块链所具有的匿名性特点,在提高了隐私保护的同时,资产的转移也变得难以追踪,也容易成为不法份子洗钱、黑市交易的工具。区块链溯源成为交易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供应链管理,产品安全监测等领域也成为机构或政府安全监管的重要选择。
现有的区块链溯源方法,主要通过按照区块的产生次序多次遍历整个区块链,构建支出和收入生成树得到资产的整个转移记录。但这种方法由于生成树的建立是一个顺序串行过程,每次都需要整个区块链遍历一次,无法多线程/多处理器并行处理,不适于未来海量数据的溯源,当大规模数据量时容易受到单台机器内存、处理器能力限制,成为瓶颈。另外,现有方法每个新子节点的生成,都依赖于对整个原区块链的遍历来得到,构建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O(NN),资产溯源的时间成本太高。而溯源地址的资产余额计算,需要分别遍历收入和支出2棵生成树才能得到,效率太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区块链溯源追踪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解决单机对海量数据溯源的性能问题,提高区块链溯源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区块链溯源追踪方法,包括:根据区块产生次序遍历区块链;基于各区块的地址将区块链的资源转移记录映射至多个服务器,其中地址包括输入地址或输出地址;各个服务器根据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构建子生成树集合;将各个服务器构建的子生成树集合归并处理构建生成树,从而实现对区块链的溯源追踪。
进一步地,各个服务器根据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构建子生成树集合包括:各服务器从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中获取任一地址作为子生成树的根节点;遍历区块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根据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的地址之间的关系,生成子生成树的树节点,直至将创世区块的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的地址作为子生成树的叶节点;将各子生成树进行合并生成子生成树集合。
进一步地,将各服务器构建的子生成树集合归并处理构建生成树,从而实现对区块链的溯源追踪包括:以待溯源追踪地址为生成树的根节点,将各服务器构建的子生成树集合归并处理构建生成树;遍历生成树,获得待溯源追踪地址的资源转移历史记录。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区块的输出地址将区块链的资源转移记录映射至多个服务器;各个服务器分别计算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的余量;将各个服务器计算的余量进行归并处理,获取待溯源追踪地址的资源余量。
进一步地,各个服务器分别计算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的余量包括:各个服务器分别对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进行校验;若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中包括输入地址和输出地址,则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余量为输入余量与输出余量之和;若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中仅包括输入地址,则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余量为输入余量;若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中仅包括输出地址,则映射存储的区块资源转移记录余量为输出余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区块链溯源追踪装置,包括:记录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区块产生次序遍历区块链,基于各区块的地址将区块链的资源转移记录映射至多个服务器,其中地址包括输入地址或输出地址;生成树构建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各个服务器的子生成树集合,子生成树集合由服务器根据转移记录块构建子生成树集合生成,将各服务器构建的子生成树集合归并处理构建生成树;溯源追踪单元,用于实现对区块链的溯源追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