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自动莲蓬采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2455.8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童俊华;刘晓晨;武传宇;杨太玮;张玉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王之怀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自动 莲蓬 采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采摘收集机械,尤其是能够同时对莲蓬完成采摘和收集两项工作的便携式自动莲蓬采收装置。
背景技术
莲蓬是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水生经济植物,其生长环境决定了采收方式,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收方式。人们采收莲蓬的工作大致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把生长在水中的莲蓬采摘下来,二是将采摘完成的莲蓬放到随身携带的筐篓或袋子中。手工采摘莲蓬时采摘范围小,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移动船体或涉水采摘,这给采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工采收莲蓬费时耗力而且劳动强度大,不仅辛苦,效率也低下,导致莲蓬单产经济收入不高。
此外,莲蓬的采摘期时间跨度比较长,且又处于温度较高的夏季和初秋,采摘者长时间需要弯腰和低头采摘,许多长期从事莲蓬采摘工作的人因此患上颈椎炎之类的职业病。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研制开发出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便携式自动莲蓬采收装置来代替人工,已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自动莲蓬采收装置,该采收装置能够同时对莲蓬完成采摘和收集两项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自动莲蓬采收装置,包括带有辅助手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端设置有输入口,中间部位设置有输出口;所述输入口布置有用于采集莲蓬并将采集到的莲蓬喂入输入口的采集机构、将喂入输入口的莲蓬移送至输出口的输送机构以及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输送机构和切割刀的动力机构;
所述采集机构包括可转动且其轴线相互平行布置的两把切割刀;每把切割刀上均放射状布置着若干个刀片;两个切割刀的刀片之间相互一一对应啮合以切断莲蓬茎叶并采集莲蓬;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筒状的输送腔、可转动且轴线与输送腔轴线共轴的叶片轴以及螺旋状环绕在叶片轴上的叶片;
所述动力机构为直流电机以及为直流电机供电的电池。
作为优选,所述切割刀可转动地定位在筒体左端的刀箱内;所述刀箱包括作为箱体顶板的封装板、相互平行布置且与封装板以及壳体固定连接的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切割刀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布置在输入口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叶片轴、通过第一带轮组引入叶片轴的动力且带有左切割刀片的左轴以及通过齿轮组和第二带轮组将左轴动力传递给带有右切割刀片的右轴。
所述输入口和输出口均开口朝下布置。
所述辅助手柄位于壳体的顶端。
作为优选,该装置上还配置有开关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为满面式左螺旋叶片,螺距根据莲蓬尺寸大小而定。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实用性强;本发明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对莲蓬的采摘和收集,保障莲蓬生产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运作,大大减少了在对莲蓬采收时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卸掉切割刀后的结构)。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卸掉切割刀和刀座后的结构)。
图5是本发明中传动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叶片轴与切割刀的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7是两个切割刀片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至图11是本发明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12是莲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送和接收设备到设备发现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蒜薹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