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刺器套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4595.9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5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凱平;陈天福;夏政清;林芬缘;吴伏坡;陈治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济股份有限公司;合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穿刺器套件 开口 气阀 套接端 握持部 管壁 套接 握柄 组装 可伸缩地 伸缩套管 通道连通 气囊套 组接端 气囊 体外 组接 延伸 | ||
一种穿刺器套件包含握持部、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气囊。握持部包含握柄、连接部、及第一气阀。连接部由握柄延伸出,连接部包含组装通道,第一气阀与连接部连接,并与组装通道连通。第一套管的组接端组接于连接部,且第一套管的套接端的管壁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套管可伸缩地套接第一套管的套接端,第二套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气囊套设于第二套管的远离套接端一端,且对应于第二开口,藉由伸缩套管的结构设计,能缩短穿刺器套件在体外的长度,利于手术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尤其是一种穿刺器套件。
背景技术
现今外科手术以穿刺器(Trocar)取代手术刀,对人体进行开口,再通过光纤、内视镜、镭射等医疗器械进行体内的组织烧炙、切除等手术步骤。此手术方式能缩小伤员的伤口、减少疼痛感、缩短卧床及术后休养时间,且缩小复原后的伤疤。由于这些手术的伤口小、复原快,而被称为微创手术。
穿刺器是刀具与穿刺器套件的组合,穿刺器套件具有长管,刀具沿长管固定于穿刺器套件中。当利用刀具将人体开口之后,将刀具从穿刺器套件的长管中取出。接着,将相关的光纤、内视镜、镭射等等的手术工具沿长管深入人体内部,以进行组织割除、烧炙等手术。
由于手术阶段,穿刺器套件位于人体外部的长度较长,且大部分的长度位于人体之外。在放入工具的阶段、及手术阶段,容易触碰到穿刺器套件,医疗人员在操作上感到不便,也可能因为触碰使病患的伤口扩大、以及疼痛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穿刺器套件,能缩短在体外的长度,利于医疗手术进行。穿刺器套件包含握持部、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气囊。握持部包含握柄、连接部、以及第一气阀,连接部由握柄延伸出,并包含组装通道,第一气阀连接于连接部,并与组装通道连通。第一套管包含组接端及套接端,组接端组接于组装通道中,且对应于第一气阀,套接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开口。第二套管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一套管的套接端,第二套管的管壁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气囊套设于第二套管远离第一套管的一端,且对应于第二开口。第二套管可相对第一套管收缩,使第一套管容置于第二套管中,缩短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总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管更包含第一内管壁及第一外管壁,且第一套管区分为第一管壁区域及第二管壁区域。在第一管壁区域,第一外管壁围绕该第一内管壁外部,在第二管壁区域,第一外管壁不围绕第一内管壁外部,且第二管壁区域对应于第一气阀,第一开口开设于第一外管壁。
进一步地,第二套管包含一第二内管壁及一第二外管壁,且第二套管区分为第三管壁区域及第四管壁区域,在第三外管壁区域,该二外管壁围绕该第一外管壁外部、在第四外管壁区域、第二外管壁围绕第二内管壁外部,且第一开口开设于第一外管壁,而第二开口开设于第二外管壁。
更进一步地,第一内管壁与第一外管壁之间、第一开口、第一外管壁与第二外管壁之间、第二外管壁与第二内管壁之间、及第二开口连通形成一气流通道,当一气体由第一气阀进入后,沿气流通道流动,经过第二开口进入气囊中,使得气囊充气膨胀,而能利用气囊将穿刺器套件固定于人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穿刺器套件更包含气密组件,气密组件设置于第一外管壁及第二外管壁的一部分上,密封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套接处。也就是,通过气密组件将气体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避免漏气。尤其是将第一气阀通入的气体,限制在气流通道之中。
更进一步地,气密组件包含挡止件及气密套管,挡止件组接于第一套管上,并邻近套接端,气密套管套接于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套接处,且气密套管包覆挡止件。藉此,当第二套管拉伸时,第二套管朝远离握持部移动,直到挡止件与第二套管接触而达到最长的拉伸长度。藉由气密套管的气密,确保拉伸第二套管时气体不会泄漏。
又进一步地,气密组件更包含一气密环,气密环套接于第一套管的一部分,并与挡止件的一表面接触,且被气密环包覆于气密套管中,以进一步达到气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济股份有限公司;合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济股份有限公司;合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45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保险机构的包皮切割吻合器
- 下一篇:采用水封式结构的腹腔镜穿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