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铸态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的腐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5495.8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花兵;朱红春;姜周华;冯浩;祝君辉;王蓬勃;罗毅;丁伟;薛坤喜;柴晓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2 | 分类号: | G01N1/32 |
代理公司: | 21109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岚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铸态高氮 奥氏体 不锈钢 腐蚀 方法 | ||
一种显示铸态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的腐蚀方法,属于金相显示技术领域。该腐蚀方法为:1、配置一级腐蚀剂和二级腐蚀剂;2、以导电金属材料作为阴极,抛光后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试样检测面作为阳极,采用直流稳定电源,在5~10V电解,持续4~10s后,将试样冲洗吹干;3、将一次电解后的试样检测面作为阳极,导电金属材料作为阴极,采用直流稳定电源,在5~10V电解,电解40~70s后;将试样进行冲洗吹干,得到腐蚀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试样检测面,该检测面即可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晶界观察。该方法通过两阶段电解腐蚀,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出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界,重现性好,可应用于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铸态组织的质量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相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铸态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的腐蚀方法。
背景技术
氮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化元素加入奥氏体不锈钢中,可显著地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同时通过与其它合金元素(如Cr、Mo等)的共同作用,进一步提升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等。因此,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造船、铁路、石油化工、医用人工骨骼材料等领域。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制备过程中,铸态晶粒尺寸的大小对后续的加工效果和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具备出众的耐腐蚀性能,给晶界的腐蚀和晶粒尺寸的检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而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显示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的腐蚀检测方法对铸态组织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CN201410255299公开了“一种清晰显示9~12%Cr耐热钢原始奥氏体晶界的金相腐蚀方法”,该发明采用55~65%的硝酸水溶液腐蚀可十分清晰地显示原始奥氏体晶界,解决了9~12%Cr耐热钢原始奥氏体晶粒显示困难腐蚀效率低等问题。专利CN201110438846公开了“一种显示9%Cr钢原奥氏体晶界的腐蚀剂及其应用”,该发明通过HCl和FeCl3、苦味酸配成腐蚀液,可清晰地显示试样的大晶粒、大小混晶晶粒和小晶粒的原始奥氏体晶界。然而,目前关于Cr≥16%,Mo≥2.5%,N≥0.7%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界腐蚀方法鲜有报道,且现有的腐蚀方法对该类钢种的晶界腐蚀效果不佳。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快速、有效地显示铸态高氮奥氏体不锈钢(Cr≥16%,Mo≥2.5%,N≥0.7%)晶界的腐蚀方法,用于铸态组织晶粒尺寸的测量评定,进而有效评估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铸态组织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铸态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的腐蚀方法,该腐蚀剂能够清晰、完整地显示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界,用于铸态组织晶粒尺寸的测量评定。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铸态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的腐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腐蚀剂配制
按固液比,CuCl2∶无水乙醇∶盐酸=(5~10)g∶(90~110)mL∶(90~110)mL,将CuCl2、无水乙醇和盐酸均匀混合,静置5~15min,得到一级腐蚀剂;其中,盐酸为质量百分浓度为36~38%的浓盐酸;
按固液比,草酸∶去离子水=(7~12)g∶(80~100)mL,将草酸和去离子水均匀混合,静置10~15min,得到二级腐蚀剂;
步骤2,一次电解腐蚀
以导电金属材料作为阴极,抛光后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试样检测面作为阳极,采用直流稳定电源,在5~10V电压下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阳极和阴极浸没在一级腐蚀剂中,并摇动阳极,持续4~10s后,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试样进行冲洗并吹干,得到一次电解后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试样;
其中,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含有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15%,Si:≤1.0%,Mn:12.0~18.0%,Cr:16.0~20.0%,Mo:2.5~4.5%,N:0.7~1.2%,Fe: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5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结构面抗剪强度代表性试样的选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卡扣拉拔试验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