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止血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8675.1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0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何俊淅;李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4 | 分类号: | A61L31/14;A61L31/16;A61L31/06;A61L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血 粘连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血防粘连膜,包括由分子量为0.5万~50万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相互交织而成的防粘连纤维层和附着于该防粘连纤维层上且由连接至少一个带电配体的阴离子淀粉制成的止血材料,所述带电配体包括至少一个羧基官能团和至少一个氨基官能团。本申请防粘连膜能够有效防粘连,同时具有优异的止血效果,在流血21.25~23.5s后即可迅速止血,适于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血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术后粘连是国内外外科手术领域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医学难题之一。粘连不仅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且不良粘连也是再次手术时并发症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理想的防粘连材料应具有低致敏性、适宜的组织粘附性;能完全覆盖创伤表面并且具有足够的体内存留时间;能降解吸收而不需二次手术将其取出;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而便于实施操作等特点。现有的已上市防粘连材料,尤其是膜材料,虽然防粘连效果确切,但都有明确的禁忌症,即感染性伤口及活动性出血性伤口禁用。炎症及出血均会导致一般的防粘连材料失效,尤其是术中无法完全处理的渗血,或者快速止血后残留大量血凝物质的伤口都会对伤口愈合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伤口愈合本身就是个复杂过程。因此对伤口创面的保护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的因素,如果能将止血和术后伤口保护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对更好的减少渗血及粘连造成的危害。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将止血材料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得到的防粘连纤维膜,其同时可以止血防粘连。在中国专利申请CN102908649A公开的防粘连纤维膜中,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两种或三种有机高分子溶液混合后进行多喷头静电纺丝,并通过调控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交联处理,制备了一种与血接触后表面形成凝胶的防粘连材料,在起到物理止血作用的同时,实现防粘连效果。但是该防粘连纤维膜不适用于较大出血量的止血,从而限制其应用范围。
中国专利申请CN101623517B公开了一种医用防粘连膜,其包括纳米支架和附着于其上且包覆有一种或几种止血或/和防粘连药物水溶胶组成,该防粘连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较好的止血和防粘连作用。但是药物类的止血材料容易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不适用于老年人或有病史的人群,其同样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目前常用的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止血材料主要有氧化纤维类止血材料、海藻酸盐蛋白胶类止血材料、壳聚糖类止血材料和可降解淀粉类止血材料等。各类止血材料的优缺点如下:
氧化纤维类止血材料利用酸性的氧化纤维素上的羧基与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形成红色胶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其明显的缺点是自身结构较为松散,被机体吸收较快,故可能引起再出血,另有研究指出氧化纤维素的酸性可能会引起神经纤维的变性,上述种种缺点限制了氧化纤维类止血材料的应用范围。
海藻酸盐蛋白胶类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很强的亲水性,可以大量吸收创面血液和组织渗出液,但由于海藻酸钙的质地柔软,缺乏韧性和弹性,对创面的压迫力不够,而且遇水后迅速形成非黏性凝胶体,材料自身不具备黏附性,往往需要借助辅助材料固定,因而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壳聚糖类止血材料因壳聚糖本身具有的抗菌、止血、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等多种优越的性能而受到追捧。但是有研究表明,在肝素化的人血中加入壳聚糖醋酸溶液后仍能出现凝血块,并且由于壳聚糖只能溶于稀酸水溶液中,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残留酸可能诱发的炎症问题,而在目前的研究中,一般通过对壳聚糖进行改性来增加可溶性来解决上述问题。如在中国专利申请CN102648985A中,发明人利用脱乙酰度为80~99.9%,分子量在10000-1000000之间的壳聚糖制备了具有优秀的组织相容性、吸液性以及能有效抗菌、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壳聚糖微球。但同时,由于其具有水溶性,吸收速度较快,故也造成黏附能力不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8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管出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干旱区枣树灌溉的立体微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