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9415.6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7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峰;曹俊生;孙小珠;崔赞红;朱俊杰;常立平;常世杰;段君毅;冯宇;何俊彦;洪亚军;李传吟;李立春;刘国林;楼俏;毛国斌;欧阳文;吴金花;徐博;徐磊;杨延蕾;周磊;瞿水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坐标 定位 电缆 三维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设计步骤:
步骤1a1,梳理电连接器配套;
步骤1a2,电连接器建模;
步骤1a3,电连接器坐标定位法装配;
步骤1b1,梳理电连接器连接关系;
步骤1b2,梳理连接线轴和包络线轴配套;
步骤1b3,创建连接线轴和包络线轴;
步骤2,坐标定位法创建路径;
步骤3,创建电连接器间连接线束;
步骤4,连接线束插入路径坐标位置归入路径;
步骤5,创建路径包络线束;
步骤6,包络线束插入路径坐标位置归入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缆网三维模型由电连接器、连接线束和包络线束组成:
所述电连接器为电缆网模型基础,用于连接线缆和干涉检查;
所述连接线束为存在线缆连接关系的一对电连接器间的所有线缆拟合成的一根具有直径和线密度属性的线束,用于拟合线缆的质量特性和局部外观特征;
所述包络线束是电缆网一个分支中所有连接线束拟合成的一根具有直径属性的线束,用于拟合电缆直径外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a3中:在电缆网组件模型中创建定位坐标系,将电连接器通过坐标装配方法加入电缆网组件模型完成装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电缆网组件模型中创建一系列定位坐标系,这些坐标系形成了电缆束的路径,一个电缆分支由一组坐标系控制路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b2中:两个电连接器间所有线缆用一根连接线束拟合:
根据电连接器连接关系,梳理之间的所有线缆的线型和数量,拟合成一根相同直径和线密度的线束,即连接线束;在电连接器间创建连接线束所用线轴为具有直径和线密度属性的连接线轴;连接线束通过指定坐标位置归入电缆路径,用于实现电缆网质量特性的建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轴的直径:
式中:Φ为线轴直径;
N为线轴中所含线缆根数;
为线轴所含型号线缆的单根线缆外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轴的线密度:
M=N×m
式中:M为线轴线密度;
N为线轴中所含线缆根数;
m为线轴所含型号线缆的单根线缆线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94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