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及高尔夫球杆头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9492.1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0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孝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慧美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A63B10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刘哲源 |
地址: | 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尔夫球杆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及高尔夫球杆头。
背景技术
高尔夫球运动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一些城市也建设了一些高尔夫球场。
高尔夫球杆是高尔夫球运动中的基本装备,由球头、杆身和握把组成。高尔夫球杆头大致可分为木杆、铁杆等。木杆是因为以前的杆头多以木头制造而得其名,最早是以红柿木制成的。因为木头遇水会膨胀,早期雨天高尔夫球杆使用后都需要专业保养;后来才演变成使用不同的材质制造。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高尔夫球杆存在击球不稳定、运动轨迹容易偏移的缺陷,这主要是由于高尔夫球杆头的设计缺陷引起的。
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制造方法得到的高尔夫球杆头,该高尔夫球杆头击球比较稳定,运动轨迹偏离预定轨迹较小,这对于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其能够制造出一种新型的高尔夫球杆头,该高尔夫球杆头击球稳定,运动轨迹不容易偏离预定运动轨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能够使得击球者击球更稳定,高尔夫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不容易偏移。
本发明的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高尔夫球杆头包括球头本体和第一配重构件,所述球头本体包括击球板、支撑框架、盖体、下部壳体;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击球板、盖体、下部壳体冲压成型,并将所述下部壳体冲压出第一连接部;将设置有安装孔的所述支撑框架铸造成型;
b.将第一配重构件冲压成型;所述第一配重构件为铜制条状;
c.将所述第一配重构件镶嵌在所述下部壳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中;并通过银焊条进行焊接;
d.将所述击球板镶嵌到所述安装孔中,并固定连接;
e.将所述盖体的边缘、所述下部壳体的边缘与所述支撑框架的边缘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在所述高尔夫球杆头装配完成后,所述内表面位于整个高尔夫球杆头的中空内腔内;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绕所述安装孔延伸成闭合的条状;所述第一凸部的内轮廓与所述安装孔的内轮廓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绕所述安装孔延伸成闭合的条状;所述第二凸部的内孔轮廓相对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孔轮廓向内偏移。
作为优选,在实施步骤d的过程中,具体步骤包括,将击球板利用压力机压入到所述支撑框架的安装孔中,然后继续施压直至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被压扁。
作为优选,具体步骤还包括将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击球板利用含银焊条进行焊接,焊接后进行打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配重构件为一条状铜块,所述下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配重构件镶嵌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中。
作为优选,所述击球板是由钛合金制成,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盖体和所述下部壳体均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高尔夫球杆头还包括第二配重构件,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包括至少一个配重单元,所述下部壳体上设置多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所述配重单元与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所述高尔夫球杆头包括球头本体和第一配重构件,所述高尔夫球杆头为球茎状,所述第一配重构件为铜制条状;所述第一配重构件连接于所述球头本体的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球头本体下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配重构件镶嵌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配重构件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由于在球头本体上设置了第一配重构件,使得击球者在打球时可以更稳定地将高尔夫球打出,打出去的高尔夫球运动轨迹不容易偏离预定运动轨迹;并且,利用银焊条将第一配重构件与球头本体焊接;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方法制造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第一配重构件与球头本体连接可靠,不易脱落。
本发明提供的高尔夫球杆头,由于在球头本体上设置了第一配重构件,使得击球者在打球时可以更稳定地将高尔夫球打出,并且打出去的高尔夫球运动轨迹不容易偏离预定运动轨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慧美,未经林慧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9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积木海盗船
- 下一篇:一种电子模块安装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