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oT的资源模型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7638.7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5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江凌云;陈晓阳;陈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韩莲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ot 资源 模型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资源访问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WoT的资源模型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物联网中,由于软硬件平台的差异性和设备的多样性,设备间无法直接互联通信,难以实现对这些异构设备的统一访问,最终无法屏蔽底层硬件设备、通信协议等因素造成的异构性。同时,在设备抽象为资源后,受到通信距离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实现对资源的远程访问和控制,导致访问控制的灵活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物联网中设备间异构性问题以及无法远程访问控制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oT的资源模型的实现方法,其将设备唯一映射为Web中的资源,并通过发布这些资源接口使其能被远程访问和控制。
本发明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一种基于WoT的资源模型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设备分为静态与动态两大类,分别建立静态设备所对应的静态资源模型、动态设备所对应的动态资源模型;步骤二、将设备映射为Web中的资源,通过步骤一中建立的静态资源模型与动态资源模型,将设备映射为Web中唯一的URI路径;步骤三、通过静态资源模型与动态资源模型,采用Servlet技术,将现实中的设备与Web中的URI一一对应;步骤四、通过键入URI路径实现对相应资源的访问与控制。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静态设备的地理位置、静态资源标识符、资源属性以及资源编号构建静态资源模型。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动态设备所对应的动态资源模型包括针对上传静态数据的动态资源模型以及下发控制指令的动态资源模型。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动态设备的地理位置、动态资源标识符、上传静态数据标识符、资源属性以及资源编号构建上传静态数据的动态资源模型。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动态设备的地理位置、动态资源标识符、下发控制指令标识符、资源属性、资源编号以及具体的指令构建下发控制指令的动态资源模型。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将设备映射的资源封装成WebService接口,发布于云平台。
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资源分为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两大类,分别建立了对应的结构模型,并映射为Web中唯一的URI路径,通过Servlet技术实现了对资源的访问和控制,有效解决了物联网中设备间异构性问题,并通过发布这些资源接口,使得各资源能被远程访问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静态资源的资源模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静态资源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态资源的资源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态资源上传静态数据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动态资源下发控制指令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URI访问控制资源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开放资源接口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静态资源接入Web效果图;
图9为本发明的动态资源的五层结构模型接入Web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动态资源的六层结构模型接入Web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远程静态资源访问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远程动态资源访问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远程动态资源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基于WoT的资源模型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设备分为静态与动态两大类,分别建立静态设备所对应的静态资源模型、动态设备所对应的动态资源模型;
针对静态设备,通过静态设备的地理位置、静态资源标识符、资源属性以及资源编号构建静态资源模型;
动态设备所对应的动态资源模型包括针对上传静态数据的动态资源模型以及下发控制指令的动态资源模型;通过动态设备的地理位置、动态资源标识符、上传静态数据标识符、资源属性以及资源编号构建上传静态数据的动态资源模型;通过动态设备的地理位置、动态资源标识符、下发控制指令标识符、资源属性、资源编号以及具体的指令构建下发控制指令的动态资源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7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存储系统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