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胃端部带有缓压机构的鼻饲管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9201.7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6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龚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胃端部 带有 机构 鼻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鼻饲管,特别涉及到一种胃端部带有缓压机构的鼻饲管。
背景技术
鼻饲管用在鼻饲法当中。鼻饲法就是把鼻饲管通过鼻腔送入患者胃中,从鼻饲管内输注食物、水分和药物。一般适用在不能由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某些手术后或肿瘤病人,不能张口的病人,如昏迷、破伤风、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病人,以及拒绝进食的病人。
通常鼻饲管的输注方法包括滴入和注射,而其中注射的应用比例要远远的大于滴入。注射为首先将流状物吸入注射针管内,而后通过推压注射针管将流状物通过鼻饲管送入患者胃内。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当操作者不小心偶尔推动过快时,而造成流状物快速喷撞在胃内壁上,造成患者不适甚至呕吐。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端部带有缓压机构的鼻饲管,能够有效控制流状物进入胃内时的流速与液压,解决因流状物快速喷撞在胃内壁上而对患者造成不适甚至呕吐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胃端部带有缓压机构的鼻饲管,包括鼻饲端盖、鼻饲管主体以及缓压机构;所述鼻饲管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鼻外段和鼻内段,所述鼻外段上设置有流体入端口,所述鼻饲端盖扣塞在所述流体入端口上,所述鼻内段包括依次连接的鼻腔段、咽喉段、食管段和胃内段,所述胃内段包括有流体出端口,所述缓压机构设置在所述流体出端口处;所述缓压机构为一表面带有出液孔的弹性囊球,所述弹性囊球内部包括缓冲囊腔,所述流体出端口和所述出液孔均与所述缓冲囊腔相连通。
鼻饲端盖用于封闭鼻饲管主体,防止灰尘和病菌进入鼻饲管主体内。鼻饲管主体用于容纳以及传导流状物。缓压机构用于减缓流状物从鼻饲管主体内向胃内喷射速度。当鼻饲管置入完毕时,鼻外段位于患者比外,鼻内段位于患者体内,其中鼻腔段停留在鼻腔内,咽喉段停留在咽喉内,食管段停留在食管内,胃内段停留在胃内。流体入端口为流状物的入口,流体出端口为流状物进入胃内的出口。当流状物由流体出端口进入弹性囊球中的缓冲囊腔后,由出液孔进入胃内。
工作时,打开鼻饲端盖,流状物通过注射针管打入,从流体入端口进入到鼻外段,而后经鼻腔段、咽喉段、食管段达到胃内段,而后进入弹性囊球的缓冲囊腔中,随着流状物的持续打入,弹性囊球体积逐渐变大,进而起到缓冲的目的。随着弹性囊球的逐渐变大,出液孔的直径也相应变大,进而缓冲囊腔中的进液量与出液量趋于平衡,保护弹性囊球不会因容液过多而爆裂。当操作者停止打入流状物时,由于弹性囊球的自我收缩归位,位于其中的流状物会逐渐从出液孔处排除干净,以保证没有残留。
优选地,所述鼻饲端盖通过一连接绳连接在所述鼻饲管主体上。鼻饲端盖通常插设在流体入端口上,只有在进行鼻饲时取下。如上述方案设计,可以有效防止鼻饲端盖在取下时丢失,或者不小心碰落掉地。
优选地,位于所述鼻饲管主体上还设置有防滑出固定件。鼻饲管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置入患者体内,设置防滑出固定件可有效防止鼻饲管在非必要情况下从鼻腔中滑出而造成需再次置入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所述出液孔的数量为1~15个。出液孔作为最终的出液部位,其数量决定了弹性囊球的缓压能力,数量越多缓压能力越差,但弹性囊球越不易胀破;数量越少缓压能力越好,但也越容易胀破。更为优选地,所述出液孔的数量为3个。进一步更为优选地,所述出液孔均匀布置在所述弹性囊球上。当出液孔的数量取为3个时,缓压效果适中,并且当弹性囊球膨胀时,均匀分布的3个出液孔可以很好的平衡彼此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保证鼻饲管不会在胃内摆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控制流状物进入胃内时的流速与液压,解决因流状物快速喷撞在胃内壁上而对患者造成不适甚至呕吐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胃端部带有缓压机构的鼻饲管的常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胃端部带有缓压机构的鼻饲管的局部常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胃端部带有缓压机构的鼻饲管的局部鼻饲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鼻饲端盖;2、鼻饲管主体;3、缓压机构;4、鼻外段;5、鼻内段;6、流体入端口;7、鼻腔段;8、咽喉段;9、食管段;10、胃内段;11、流体出端口;12、出液孔;13、弹性囊球;14、缓冲囊腔;15、连接绳;16、防滑出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9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颗粒均匀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切粒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