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器电芯的入壳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0478.1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6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马彦斌;刘泳澎;李景禄;梁冠宏;廖琼;蒙志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绿宝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1G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廖苑滨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器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电芯的入壳方法,用于端盖上未设置注液孔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真空装置,先对电容器抽真空,再将连接有端盖的电芯装入到外壳中。通过抽真空装置,在入壳前抽真空,从而实现入壳,这是一种电容器电芯入壳方式的心突破,克服了因气压问题造成的单体损坏,提高了单体制造的良率,提高产品电性能和防漏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电芯的入壳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制备过程中,有一道入壳工序,即将连接有端盖的电芯装入到外壳中。现有的电容器端盖上设有注液孔,以便于电解液的加注,在电容器单体入壳的过程中,带有注液孔的端盖能够跑气,不会形成气压,从而顺利实现入壳。但在端盖上设置注液孔后,常常还需通过胶粒及铝粒堵塞后进行激光焊接,由于激光焊接品质合格率无法控制到100%,还是会有少数激光焊接不良导致漏液现象发生,从而造成其单体寿命缩短及失效,甚至影响整个模组的性能。
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注液孔漏液的问题,那就需要取消注液孔,通过先含浸电解液,然后在入壳前添加足够的电解液。但如果取消注液孔,在入壳时会有气压而导致电芯不能入壳到相应位置。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芯的顺利入壳,电容器端盖上常设置注液孔,而为了减少漏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注液孔的密封结构的改进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电芯的入壳方法及其装置,用于端盖上未设置注液孔的电容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容器电芯的入壳方法,用于端盖上未设置注液孔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真空装置,先对电容器抽真空,再将连接有端盖的电芯装入到外壳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容器电芯的入壳装置,用于端盖上未设置注液孔的电容器,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立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中板能沿立柱上下滑动;所述上板上固定设有升降气缸,所述中板下端设有底部开口的上罩,所述上罩上设有真空排气孔;所述下板上固定设有与上罩相配合的下罩;连接有端盖的电芯设置于上罩内,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外壳完全置于下罩内,所述上罩与下罩贴合后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过上罩与端盖连接。
进一步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上罩之间活动密封,所述上罩与下罩的密合处装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放置外壳的定位座,所述下罩的下端面与定位座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与电芯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排气孔连接真空阀,真空阀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为加注了电解液的电芯。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抽真空装置,在入壳前抽真空,从而实现入壳,这是一种电容器电芯入壳方式的新突破,克服了因气压问题造成的单体损坏,提高了单体制造的良品率,提高产品电性能和防漏功能;(2)采用该装置可节约人力资源,减轻作业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明显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定位座,4、上板,5、中板,6、下板,7、升降气缸,8、上罩,9、真空排气孔,10、下罩,11、端盖,12、电芯,1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绿宝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绿宝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04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