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无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的光OFDM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2347.7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侠;李隆胜;毕美华;忻海云;加伟康;何浩;胡卫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H04B10/516;H04B10/548;H04L25/02;H04L2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数据 辅助 估计 算法 ofdm 系统 | ||
1.一种采用无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的光OFDM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OFDM发送端、DAC、光调制器、传输光纤、可变光衰减器VOA、光探测器、ADC及OFDM接收端,其中,OFDM发送端实现基带OFDM信号的产生;OFDM接收端包括下变频、频偏估计、再下变频、信道估计和基带频偏补偿,频偏估计将下变频后的基带OFDM时域信号除以其绝对值,得到含符号位影响的频偏因子,将含符号位影响的频偏因子取平方消除符号位影响,得到2倍频的频偏因子,再通过求频偏因子的自相关函数消除噪声影响,再求自相关函数的相角取平均得到频偏估计值,最后通过调整采样频率,再下变频消除上下变频频偏的余弦包络,之后进行信道估计和频偏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无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的光OFDM系统,其特征在于,OFDM发送端产生的基带OFDM信号由上变频调到中频,经DAC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由光调制器调制成光信号经传输光纤,通过可变光衰减器VOA改变光信号功率,光探测器检测光信号并还原电信号,DAC还原数字信号到OFDM接收端,通过下变频还原基带OFDM信号,进行频偏估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无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的光OFDM系统,其特征在于,OFDM发送端,数据源通过QAM映射、共轭对称后经IFFT调制,加循环前缀CP,上变频到中频,实现基带OFDM信号的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无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的光OFDM系统,其特征在于,OFDM接收端还包括去循环前缀CP和FFT解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无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的光OFDM系统,其特征在于,在OFDM发送端,OFDM符号中插入梳状子载波导频,到接收端,由于采样频偏导致FFT解调后产生的相位旋转和子载波索引有线性关系,所以每个符号的梳状子载波导频,通过除以其绝对值得到频偏因子,然后经过线性插值,实现基带频偏补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无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的光OFDM系统,其特征在于,频偏估计算法流程如下:
OFDM发送端产生的OFDM基带信号的数字信号,由于采用共轭矩阵进行IFFT调制,所以OFDM时域信号只有实部I(n),上变频将基带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
其中fc为中频频率,fs为采样时钟频率;
OFDM接收端,通过数字下变频之后还原基带信号后,由于存在频率偏差的影响,OFDM基带信号包含频偏因子,如下式所示:
其中fc是中频频率、fo是基带采样频率、fs是采样时钟频率、Δf是采样频差、η(n)是高斯白噪声;
然后取频偏因子,梳状子载波导频r(n)除以其绝对值得到频偏因子z(n)
η′(n)为η(n)的一阶导数,由于z(n)含r(n)的符号位影响,所以z(n)取平方得到2倍频的频偏因子
η″(n)为η(n)的二阶导数,接着求z(n)的自相关函数得到R(m),自相关函数可以消除噪声影响
Lo为z(n)的初始长度,最后,取R(m)的相角并取平均得到频偏的估计值,由此得到频偏的估计值
L为z(n)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234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