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原敏感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8651.2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7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玲;徐婷;王赛;杜百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47/34;A61K31/704;A61P35/00;C08G69/42;C08G7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 敏感 纳米 胶束 制备 应用 | ||
1.一种还原敏感纳米胶束,其特征是:该还原敏感纳米胶束是由两亲性嵌段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由亲水壳及疏水内核构成的;所述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是还原响应性聚磷酸酯-聚氨基酸嵌段聚合物;所述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主链通过还原敏感的硫硫键连接,构成纳米胶束;
所述的亲水壳为聚磷酸酯,聚磷酸酯分子量为1000~10000 Da;所述的疏水内核为聚谷氨酸苄酯、聚天冬氨酸苄酯或聚N-苄氧羰基赖氨酸中的一种,聚氨基酸酯分子量为500~10000 Da;
所述聚磷酸酯的聚合度固定为36,聚氨基酸酯的聚合度分别为32、48、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敏感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先溶在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条件下向聚合物溶液中滴加质量百分比为180%-270%的二次水;通过自组装形成以聚磷酸酯为亲水壳,聚氨基酸酯为疏水内核的纳米胶束;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0~300nm,粒径分布PDI为0.01~0.30;
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为聚合物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的二甲亚砜、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二甲亚砜、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甲酰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还原敏感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是还原响应性聚磷酸酯-聚氨基酸嵌段聚合物,具有还原性聚磷酸酯-聚谷氨酸苄酯类两亲性型嵌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在室温下,通过含有二硫键的氨基末端聚磷酸酯PEEP-SS-NH2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对L-谷氨酸-γ-苄酯-N-羧基环内酸酐BLG-NCA开环聚合合成一系列两亲嵌段聚合物;
具体操作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0.22 g,0.04 mmol的氨基末端聚磷酸酯和0.56 g,2.12 mmol的L-谷氨酸-γ-苄酯-N-羧基环内酸酐溶于5 mL无水DMF中,35℃搅拌反应48 h后,反应溶液沉降于冰乙醚中,真空干燥即得到还原敏感的嵌段共聚物PEEP-SS-PBLG;所述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中聚谷氨酸链段单元通过加入的BLG-NCA与PEEP的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实施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还原敏感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氨基末端聚磷酸酯为聚合物,其合成是以小分子异丙醇为引发剂,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对环状磷酸酯单体开环聚合合成羟基末端的聚磷酸酯后,再依次与丁二酸酐SA及半胱胺反应得到;
具体操作如下:
(1)在氮气保护下,将191.4 mg,3.19 mmol的异丙醇和10 g,65.8 mmol的EEP单体溶于48 mL 无水THF中,将324.2 mg,0.8 mmol的辛酸亚锡加入体系,35℃搅拌反应3 h后,将体系沉降于甲醇/冰乙醚中,常温真空干燥得到聚合物PEEP;所述的甲醇/冰乙醚为v/v,1:10;
(2)在氮气保护下,将5.5 g,1.0 mmol的羟基末端的聚磷酸酯PEEP和0.12 g,1.2 mmol的丁二酸酐溶于50 mL二氯甲烷/吡啶的混合溶液中,将体系置于25℃下搅拌反应24 h;
(3)反应结束,将体系在冰乙醚中沉降两次,常温真空干燥得到羧基末端的聚磷酸酯PEEP-COOH;
(4)在氮气保护下,将2.8 g,0.5 mmol羧基末端的聚磷酸酯、0.47 g,2.5 mmol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0.12 g,1.0 mmol的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溶于25 mL无水DMSO中,于常温下搅拌反应过夜;
(5)然后将上述反应混合液逐滴滴加到2.21 g,9.8 mmol的半胱胺盐酸盐溶液中,继续于常温下搅拌反应48 h;
(6)反应结束后,用50 mL二氯甲烷萃取3次;
(7)旋转蒸发仪浓缩后,沉降于冰乙醚中,真空干燥得到含有二硫键的氨基末端聚磷酸酯PEEP-SS-N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86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轿架安装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处观光的可调速的垂直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