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多孔板砖混合结构的校舍体外加固加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7607.8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天;朱天武;沈迢巍;王辉;杨土金;李卓容;朱佩佩;李广;李春美;方春娟;朱福天;李怡源;朱仙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何碧珩 |
地址: | 3173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多孔 混合结构 校舍 体外 加固 加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多孔板砖混合结构的校舍体外加固加强方法,包括:进行格构式构造肢柱施工及独立砖柱加固;进行垂直加强带钢筋绑扎和水平加强带钢筋绑扎;安装钢支托并对结构开裂进行处理;对悬挑梁和台口梁进行植筋;对简支大梁进行碳纤维布加固施工并修补墙面裂缝;在门窗洞口进行钢筋绑扎加固;进行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夹板加固处理;渗漏处理;开裂的预制楼板面层进行修补;防水处理。本发明技术先进、工艺简单、建筑垃圾少、工期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著显,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旧楼加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经历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建筑结构业界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过低设计标准乃是“潜伏”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的“基因缺陷”,大批建筑“未老先衰”,源于结构设计与耐久性设计标准过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和部分城市中小学校舍建筑标准过低,建筑质量不高,综合防灾能力差,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仍有约1.2亿平方米的校舍需要加固,这些校舍多为预制多孔板砖混结构甚至为空斗墙结构,且建设年代较早,使用年限较长,大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这些校舍还因建设年代不同,建筑质量差异很大,需要根据排查鉴定结果确定加固方案。对大量的预制多孔板砖混结构房屋的传统加固方法一般都采用在原墙体结构内加置构造柱与圈梁的方法,但都建立在对原墙体进行全长开槽的开膛破肚式基础上进行,即对原结构实施动筋拆骨的加固方式,加固过程会破坏原墙体的整体性并产生内力重分布现象,从而降低墙体的原有承载力,而对多孔楼板几无加固措施,因此,达不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多孔板砖混合结构的校舍体外加固加强方法,技术先进,工艺简单,结构安全可靠度高,施工无噪音,施工安全性好、工期短,不影响正常开学时间,社会效益明显。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多孔板砖混合结构的校舍体外加固加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校舍体外进行格构式构造肢柱施工及独立砖柱加固;
(2)对校舍的墙体进行垂直加强带钢筋绑扎和水平加强带钢筋绑扎;
(3)在预制多孔楼板的板端安装钢支托并对预制楼板的结构开裂进行处理;
(4)对悬挑梁和台口梁进行植筋以加大截面;
(5)对简支大梁进行碳纤维布加固施工并修补墙面裂缝;
(6)在门窗洞口进行钢筋绑扎加固;
(7)对墙体进行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夹板加固处理;
(8)对墙体进行渗漏处理;
(9)对开裂的预制楼板面层进行修补;
(10)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1)具体做法是:首先在校舍的梁底处定位确定体外双侧柱各侧面上 350×200断面尺寸,将6根φ14纵向钢筋用植筋方法植入双侧柱的基础内并绑扎φ6@150箍筋,然后沿构造柱纵向的墙体方向每隔620毫米对墙体取250×180 的穿透洞,并通过该洞绑扎4φ12和φ6@100钢筋将两侧体外构造肢柱连接,形成格构式构造肢柱钢筋骨架,再分段支模浇筑;独立砖柱加固是在原砖柱外四周设置8φ14竖向钢筋并植入基础,再绑扎φ8@200箍筋,按砖柱各边加厚 100mm支模分段浇筑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7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