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纹伊蚊浓核病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9407.6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顾金保;刘培文;陈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光;顾金保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01N63/40;A01P7/04;C12R1/93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刘艳丽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纹伊蚊浓核 病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纹伊蚊浓核病毒,其名称为白纹伊蚊浓核病毒AalDV‑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652。还公开了上述白纹伊蚊浓核病毒在制备生物杀蚊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蚊浓核病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白纹伊蚊浓核病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蚊媒传染病是以蚊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丝虫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等。蚊媒病流行范围广,传播力强,发病率高,尽管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努力防制,蚊媒传播的疾病仍然在世界各地繁荣。全球每年有上亿人感染疟疾,疟疾每年致使100多万儿童的死亡,主要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其传播媒介的全球性扩散,传播范围也逐渐扩大,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回到其在20世纪中期被消灭的区域并引起广泛流行的出血热,而白纹伊蚊则起源于东南亚。西尼罗河病毒在过去10年间在整个美洲已成为流行病,而基孔肯雅病毒已经出现在印度洋盆地和亚洲大陆,影响到数百万人。日本脑炎病毒也在印度次大陆和澳大拉西亚扩散,主要影响幼儿。我国已知蚊类18个属、371个种和亚种,涵盖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丝虫病的主要媒介。蚊媒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的稳定,阻碍经济的发展。限制蚊虫病在流行地区的影响的努力面临着控制蚊子数量和提供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的双重挑战。
媒介蚊虫防制是控制蚊媒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于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病毒病等蚊媒性病毒传染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或特异性预防手段,媒介控制在预防其发生和流行方面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而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则成为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媒介化学防制由于其突出的效果在蚊媒防制中一度占有统治地位,但是随着传统上的化学防制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易引起蚊虫药物抗性产生等弊端的日益显现,蚊虫的生物防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防制主要应用蚊虫病原体、寄生物、捕食物来达到防治效果,对非目标生物和有益生物无害,不污染环境,蚊虫对其不易产生抗性。
蚊浓核病毒(mosquito densovirus,MDV)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nae)浓核病毒属,是单正链DNA病毒,病毒衣壳无包被,直径为20nm的正二十面体结构。蚊浓核病毒的基因组长4000nt左右,由左侧的非结构蛋白NS1、NS2编码区与右侧的结构蛋白VP编码区,以及两端的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s,IRS)组成。非结构蛋白NS1的作用主要是辅助病毒复制,激活结构蛋白的转录。结构蛋白VP是病毒的衣壳蛋白IRS则作为病毒复制起始位点与包装信号。
MDV是一类特异性感染蚊类的病原,感染蚊类后引起宿主特征性的细胞核致密增生病变(densonucleosis)严重时导致宿主发病或死亡。人们相继从自然界中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微小按蚊等多种蚊类以及多种实验室蚊细胞系/实验室株中相继分离到该类病毒,目前共分离得到20余株,约60%从野外种群分离得到。其宿主特异性强,仅感染蚊类,实验证实其不能感染其它种类昆虫、鱼类、鸟类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
MDV在高滴度情况下对白纹伊蚊个体有致死效应,在低浓度情况下,对蚊虫个体具有亚致死效应,包括延长白纹伊蚊幼虫的幼虫期,延长化蛹时间,延长羽化时间等。蚊虫孳生水体中的病毒可入侵蚊虫脂肪体、成虫盘、气管周围细胞、马氏管等多种组织器官。蚊幼虫感染MDV后活动力大大降低,畸变,受到刺激后痉挛性抽搐,部分死亡。幸存幼虫成蛹与羽化时间延迟,易于蜕皮时死亡。病毒感染后成蚊的寿命会缩短,从而减少蚊传播病原的机会,而感染后的雌蚊产卵率及所产卵的活力也都大为下降。病毒不仅可以经由幼虫、成虫水平传播,还可以由雌蚊垂直传播,从而使病毒可播散到各种孳生水体并在自然界中不断延续。
蚊浓核病毒MDV的宿主特异性,生物安全性等病原学特点使其具有蚊虫防制的潜在价值与其它种类病原不能比拟的优势,有作为高效的蚊类生物杀虫剂的应用前景,具有在蚊媒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潜在价值。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光;顾金保,未经陈晓光;顾金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9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肥胖七肽NPVWKRK
- 下一篇:一种物料清单数据的操作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