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9536.5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郑蔚;郑国;王景霖;何召华;单添敏;林泽力;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唐代盛 |
地址: | 2016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飞机 自主 保障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HM子系统、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飞机地面综合健康管理子系统和后勤保障综合管理子系统,其中,
PHM子系统,与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传递飞机飞行的各参数和PHM子系统对故障诊断的结果信息;
飞机地面综合健康管理子系统,连续跟踪记录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各参数、设备的运行和检测维修数据,对飞机的关键设备进行性能、衰退趋势分析,预测和诊断潜在故障,并与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传递潜在故障信息;
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对传递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等级和故障解决方案,将生成的故障警告信息通知后勤保障人员,并与后勤保障综合管理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勤保障综合管理子系统,根据传递来的故障警告信息,调度分配相应的部队维修人员、其他保障人员维修设备,全程监控飞机维修的状况,并与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飞机飞行的各参数包括飞行高度、速度、加速度、姿态角、姿态角速度、电源系统参数、结构损坏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HM子系统实时监测来自机载传感器采集的参数,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诊断,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如果存在,对故障进行诊断与定位,并确定故障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对传递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该传递的数据信息包括PHM子系统传递的飞机飞行的各参数、对故障诊断结果的信息和由飞机地面综合健康管理子系统传递的潜在故障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其故障等级的高低是由故障信息对飞机安全飞行所造成的影响来确定的,影响越大,故障等级越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解决方案由飞机地面综合健康管理子系统依据故障信息、故障等级信息与该子系统的故障处理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匹配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勤保障综合管理子系统中设置后勤部队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人员配置和训练信息。
9.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PHM子系统通过与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传递飞机飞行的各参数和PHM子系统对故障诊断的结果信息;
S2:飞机地面综合健康管理子系统连续跟踪记录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各参数及设备的运行、检测维修数据,对飞机的关键设备进行性能,衰退趋势分析,预测和诊断潜在故障,并与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传递潜在故障信息;
S3: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对传递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等级和故障解决方案,将生成的故障警告信息通知后勤保障人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信息一体化管理子系统与后勤保障综合管理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调度分配相应的部队维修人员、其他保障人员维修设备,并全程监控飞机维修的状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PHM子系统实时监测来自机载传感器采集的飞机飞行的各参数,该参数包括飞行高度、速度、加速度、姿态角、姿态角速度、电源系统参数、结构损坏程度,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诊断,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如果存在,对故障进行诊断与定位,并确定故障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机自主式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当PHM子系统诊断出飞机故障时,通过对故障系统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律重构,在保持飞机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恢复原来的操纵品质,避免飞行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95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