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植物来源糖基转移酶基因可溶性异源表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0967.3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陈量量;严明;陈可泉;郝宁;欧阳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62 | 分类号: | C12N15/62;C12N15/70;C12N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王月霞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蛋白 构建 标签蛋白 糖基转移酶基因 标签蛋白基因 大肠杆菌 表达载体 融合表达 异源表达 植物来源 重组菌 蛋白 目标蛋白基因 酸醛缩酶基因 可溶性表达 磷酸酶基因 磷酸葡萄糖 糖基转移酶 酶切位点 诱导表达 作用因子 肠激酶 磷酸 脱氧 酶活 腺苷 基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植物来源糖基转移酶基因可溶性异源表达的方法,将标签蛋白基因与目标蛋白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到大肠杆菌中构建得到重组菌,重组菌诱导表达,标签蛋白与目标蛋白进行融合表达,从而提高糖基转移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所述标签蛋白基因为3’‑磷酸腺苷‑5’磷酸酶基因、2‑氧代‑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或者抗终止作用因子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将标签蛋白基因构建在表达载体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植物来源糖基转移酶基因可溶性异源表达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甜菊糖是一种从甜味菊茎叶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其主要成分为甜菊糖甙,它是一种高甜度、低热值的非发酵性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300倍,其中提纯的莱鲍迪甙A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倍,味感更佳。甜菊糖的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与蔗糖、葡萄糖等天然甜味剂,甜密素、阿斯巴甜等化学合成甜味剂相比,甜菊糖具有热量低、甜度高、味质好、耐高温、稳定性好等特点,摄入人体后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是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适用的甜味剂。甜菊糖是继甘蔗甜菜糖之外第三种有开发价值和健康推崇的天然蔗糖替代品,被国际誉为“世界第三蔗糖”。
甜菊叶中三种最主要的糖苷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通常为:甜菊苷(Stevioside,St甙)占叶片干重9.1%,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甙)占3.8%,莱鲍迪苷C占0.6%。其中RA甙与其它糖苷相比,其甜度高,且甜味纯正,口感也更接近蔗糖,甘苦味和甘草异味低,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高倍甜味剂产品。因此,提高甜菊糖甙的含量,尤其是提高RA 甙的纯度,获得高品质的甜菊糖,成为甜菊糖产业升级和产品改进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目前已发现的糖基转移酶UGT76G1可通过一步糖基化反应将St甙转化生成RA甙[1]。但是植物来源的糖基转移酶UGT76G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会产生大量包涵体,实际可溶性表达很低。针对外源基因在异源表达时出现包涵体现象,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较多的解决方法,如:优化密码子[2]、降低诱导温度[3]、降低诱导物的浓度、添加分子伴侣[4-7]以及融合表达[8-12]等等。本发明即采用多种新型的低分子量的标签蛋白与糖基转移酶进行融合表达,最终提高糖基转移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参考文献
[1]Brandle JE, Telmer PG. Steviol glycoside biosynthesis.Phytochemistry 2007; 68: 1855-1863.
[2]Kane JF. Effects of rare codon clusters on high-level expression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in
[3]Jhamb K, Sahoo DK. Production of soluble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0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