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1563.6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席;王立伟;崔伟;邢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65G47/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带 图片拍摄 单片机系统 快递 地址提取模块 识别系统 自动分拣 物流 输送带 智能化设计 传送过程 地址比对 分拣系统 分拣装置 控制连接 人工操作 图片信息 文字信息 分区件 输出端 输入端 分拣 流水线 运送 拍摄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包括图片拍摄装置、高扫仪、搭载OCR的地址提取模块、单片机系统、主运输带和子运输带,所述图片拍摄装置和高扫仪均与单片机系统控制连接,单片机系统内设有地址提取模块,利用OCR技术将图片拍摄装置拍摄到的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图片拍摄装置和高扫仪均设置在主运输带的输入端,主运输带的两侧设有多个子运输带,子运输带的输出端为分区件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快递分拣装置整个传送过程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输送带运送的方式更加稳定高效;分拣系统以及控制采用智能化设计,相比人工操作提高效率;利用地址比对进行分拣,准确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递物流件分拣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快递,是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的特点是,点到点,快速方便。然而随着商务和网购的快速兴起,严重依赖人力的国内快递行业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定量调查显示,公众对快递服务投诉的主要问题中,快件延误占66.2%,损毁占17.5%,丢失占12.8%。而这三大问题都出在邮包中转分检的环节。据悉,目前国内主要民营快递企业“四通一达”及宅急送等只有部分分检点实现半自动化,其余的都是人工分检,暴力分检现象普遍。排除人为因素,分析其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货物行李缺乏平稳传送、快速分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包括图片拍摄装置、高扫仪、搭载OCR的地址提取模块、单片机系统、主运输带和子运输带,所述图片拍摄装置和高扫仪均与单片机系统控制连接,单片机系统内设有地址提取模块,利用OCR技术将图片拍摄装置拍摄到的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图片拍摄装置和高扫仪均设置在主运输带的输入端,主运输带的两侧设有多个子运输带,子运输带的输出端为分区件箱,主运输带对应子运输带的位置处设有滑枕,滑枕与单片机系统控制连接,单片机系统与地址库内的集散地、中转点、配送网点和派件人员信息相互关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图片拍摄装置为自动聚焦相机或自动聚焦摄像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运输带的输出端上设有回收件箱。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进入所述子运输带的快件均经过安检设备的检测,同时在安检设备的一侧设有一输送带和滑枕,输送带的输出端设有违禁件箱。
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快递件投入至主运输带上,且快递件的快递单的位置相同,均与图片拍摄装置和高扫仪相互对应;
步骤2,图片拍摄装置和高扫仪对快递单进行拍摄和扫描,并将结果传输至单片机系统;
步骤3,单片机系统利用OCR技术将图片拍摄装置拍摄到的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并与高扫仪的扫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完全吻合时,与地址库内的地址信息相互关联;二者结果不同,快递随主运输带运动落入到回收件箱内;
步骤4,单片机系统控制对应分区件箱处的滑枕运动,将对应分区件箱的快递推入到对应的子运输带中,快递落入到对应分区件箱内,完成分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快递分拣装置整个传送过程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输送带运送的方式更加稳定高效;分拣系统以及控制采用智能化设计,相比人工操作提高效率;利用地址比对进行分拣,准确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快递物流件自动分拣识别系统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1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物料传送带
- 下一篇:煤矸石破碎原料上料混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