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3489.1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杜辉;赵凤艳;徐磊;郭东雷;王伟;董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J9/12;C08K3/36;C09J175/08;C09J11/04;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15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组份 聚氨酯发泡胶 制备 超临界流体 聚氨酯发泡技术 致密 气相法白炭黑 超临界发泡 多异氰酸酯 环保粘合剂 聚酯多元醇 泡沫稳定剂 聚醚多元 双重优势 发泡率 交联剂 开孔剂 质量份 泡孔 组份 催化剂 融合 应用 | ||
1.一种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其特征在于,其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30~100份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醇、0.5~5份交联剂、1~15份开孔剂、0.5~10份气相法白炭黑、1~3份泡沫稳定剂、0.2~5份催化剂、1~10份超临界流体、30~150份多异氰酸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其特征在于,其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75~100份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醇、1~5份交联剂、5~10份开孔剂、2~5份气相法白炭黑、1~3份泡沫稳定剂、3~5份催化剂、4~10份超临界流体、50~120份多异氰酸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4,平均相对分子量为2000~6000,羟值为34~800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酯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4,平均相对分子量为2000~6000,羟值为100~800mgKOH/g;
和/或,所述的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或1,4-丁二醇;
和/或,所述的气相法白炭黑为疏水性白炭黑;
和/或,所述的催化剂为双吗啉基二乙基醚和/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和/或,所述的开孔剂为德固赛公司的Ortegol 510、GE东芝有机硅有限公司的Niax L-6164和Niax L-6188和韩国SKC株式会社的Yukol 8331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的泡沫稳定剂为德国BUK化学公司的Silbyk TP 3799、美国Air Products的DC-193和美国GE公司的SC-54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异氰酸酯为多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其NCO%为31%-33%,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临界流体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或超临界氮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30N、聚醚多元醇305、聚醚多元醇220、聚醚多元醇204、聚醚多元醇310和聚醚多元醇3050D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聚酯多元醇为聚酯多元醇PE-2010、聚酯多元醇PE-2320和聚酯多元醇PE-2020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330N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34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醚多元醇305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336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醚多元醇220的官能度为2、羟值为56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醚多元醇204的官能度为2、羟值为280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醚多元醇310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168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醚多元醇3050D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56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酯多元醇PE-2010的官能度为2、羟值为112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酯多元醇PE-2320的官能度为2、羟值为56mgKOH/g;
和/或,所述的聚酯多元醇PE-2020的官能度为2、羟值为56mgKOH/g。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单组份聚氨酯发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将聚醚多元醇和/或聚酯多元醇、交联剂、开孔剂、气相法白炭黑、泡沫稳定剂、催化剂混合均匀,得白料,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白料灌入气雾罐中;
(2)按质量份数将多异氰酸酯灌入到盛有混合好的白料的气雾罐中;
(3)按质量份数将超临界流体泵入到气雾罐中,摇匀,盖上阀门即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超临界流体的压力为4~23MPa,较佳地为5~22MP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超临界流体的泵入速度为40~80ccm/s,较佳地为60cc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34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