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表机芯止秒柱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3497.6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5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戴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联晨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30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表 机芯 止秒柱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表机芯止秒柱加工方法,涉及手表的零部件加工领域。它包括整体呈一体式结构的秒柱本体,所述秒柱本体包括第一秒柱和第二秒柱,第一秒柱下端和第二秒柱上端之间连接有过度轴,所述第一秒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台、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二圆台,第二秒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三圆台、第三柱体、第四柱体和第四圆台。本发明的机芯止秒柱的尺寸参数设置合理,能够更准确的安装在机械表上,同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加工出来的机芯止秒柱的产品合格率较高,能够达到90%,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表的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手表机芯止秒柱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装配到手表上的机芯止秒柱的尺寸参数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且机芯止秒柱在经过长期使用后易出现松动,同时,现有技术加工出来的机芯止秒柱,经常会容易出现加工精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手表机芯止秒柱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手表机芯止秒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一体式结构的秒柱本体,所述秒柱本体包括第一秒柱和第二秒柱,第一秒柱下端和第二秒柱上端之间连接有过度轴,所述第一秒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台、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二圆台,第二秒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三圆台、第三柱体、第四柱体和第四圆台;所述第一圆台和第三圆台的上顶面的直径均为0.4mm,第一圆台和第三圆台的下底面的直径均为0.5mm,第一圆台和第三圆台的高均为0.05mm;所述第二圆台和第四圆台的上顶面的直径均为0.6mm,第二圆台和第四圆台的下底面的直径均为0.4mm,第二圆台和第四圆台的高为0.2mm;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三柱体的直径均为0.5mm,高均为0.55m,第二柱体和第四柱体的直径均为0.6mm,高均为1.6mm,所述过度轴的直径为0.4mm,高为0.1-0.4mm;其中,秒柱本体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第四车刀快退,第一车刀快进至空程状态;步骤二:将秒柱本体送至第一车刀的刀口处,机床主轴带动秒柱本体自秒柱本体下端向秒柱本体上端移动,此时第一车刀对秒柱本体进行车削并加工出第一柱体,第一车刀在加工出第一柱体后处休止状态;步骤三:第三车刀快进并对第一柱体上端进行车削,加工出第一圆台;步骤四:第一车刀快退并停止在秒柱本体外径0.6mm的对应处,机床主轴带动秒柱本体自秒柱本体下端向秒柱本体上端移动,此时第一车刀对秒柱本体进行车削并加工出第二柱体,第一车刀在加工出第二柱体后处休止状态;步骤五:第一车刀快进并对秒柱本体进行车削,加工出第二圆台;步骤六:第四车刀快进至空程状态,第四车刀慢进并将第一秒柱从秒柱本体上切断;步骤七:第四车刀快退,第二车刀快进至空程状态;步骤八:将秒柱本体送至第二车刀的刀口处,机床主轴带动秒柱本体自秒柱本体下端向秒柱本体上端移动,此时第二车刀对秒柱本体进行车削并加工出第三柱体,第二车刀在加工出第三柱体后处休止状态;步骤九:第五车刀快进并对第三柱体上端进行车削,加工出第三圆台;步骤十:第二车刀快退并停止在秒柱本体外径0.6mm的对应处,机床主轴带动秒柱本体自秒柱本体下端向秒柱本体上端移动,此时第二车刀对秒柱本体进行车削并加工出第四柱体,第二车刀在加工出第四柱体后处休止状态;步骤十一:第二车刀快进并对第四柱体进行车削,加工出第四圆台;步骤十二:第四车刀快进至空程状态,此时第二秒柱加工完成。
本发明的机芯止秒柱的尺寸参数设置合理,能够更准确的安装在机械表上,同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加工出来的机芯止秒柱的产品合格率较高,能够达到90%,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秒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秒柱本体,2-第一秒柱,21-第一圆台,22-第一柱体,23-第二柱体,24-第二圆台,3-第二秒柱,31-第三圆台,32-第三柱体,33-第四柱体,34-第四圆台,4-过度轴,51-第一车刀,52-第二车刀,53-第三车刀,54-第四车刀,55-第五车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联晨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联晨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3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卷材拉伸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拉力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