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可实现植物生长的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5749.9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英茂 |
主分类号: | E04H1/02 | 分类号: | E04H1/02;E04B2/00;E04B1/76;E04B1/82;E04D11/02;E04D13/00;E04D13/16;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屋顶构造 形式形成 移动住宅 贯通槽 对向 托板 叉式升降机 叉子 黄土层 底面 面形 屋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备可实现植物生长的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所公开的具备可实现植物生长的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的特征在于,包括:底面,其由托板形成,所述托板形成有多个贯通槽,叉式升降机的叉子插入所述贯通槽;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其形成于所述底面的上部,且以间隔规定间距相互对向的形式形成;第三墙体及第四墙体,其以相邻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的一侧,且以间隔规定间距相互对向的形式形成;屋顶,其形成于所述第一至第四墙体的上部,且形成为可实现植物生长的结构,所述第三及第四墙体中,一侧面形成为壁泉,另一侧形成为黄土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可实现植物生长的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具备亲和自然的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所述移动住宅具备在两玄武岩层之间形成火山石渣(scoria)层的屋顶构造,即使在下雨的情况下覆盖植物的土壤也不会被冲洗掉,且通过使植物生长中所使用的水向壁泉流入来实现再利用。
背景技术
移动式住宅指的是用车辆或叉车等将完成的住宅搬运到希望的场所并迅速且便利地进行设置的住宅类型。
所述移动式住宅与一般建筑物相比具有设置费用低廉,且易于制造成各种大小的优点,因而其作为简易建筑物正被广泛使用。
移动式住宅的一个例子可以举集装箱房的例子。由于集装箱房是在工厂制造完成后被移动设置于希望的场所,因而不需要另外的组装过程。因此,相比于利用夹层板制造而成的组装式建筑相对具有可迅速地进行设置的优点。
如果在所述移动住宅的屋顶栽培植物,则从外观上可以展示出亲和自然的风景,另外栽培于屋顶的植物起到遮阳幕的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是,被指出的问题在于,当在屋顶用土栽培植物时,如果下雨则覆盖植物的土壤会被一起冲洗掉,从而很难构筑持续的植物生长环境。
另外,植物生长中所使用的水在经过土壤的同时受到污染,因而无法再利用于植物生长,从而不得不放弃使用。
因此,需要即使在下雨的情况下也不会和雨水一起被冲洗掉的植物生长环境的构筑,且同时亟需可以重复利用植物生长中所使用的水的方案。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实用新型公报1993-000854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被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如下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即使下雨的情况下土壤也不会和雨水一起被冲洗掉。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亲和自然的移动住宅,其对在栽培于屋顶的植物的植物生长所使用的水进行重复利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性能得到提高的屋顶构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可实现植物生长的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所述具备可实现植物生长的屋顶构造的移动住宅的特征在于,包括:底面,其由托板形成,所述托板形成有多个贯通槽,叉式升降机(forklift)的叉子插入所述贯通槽;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其形成于所述底面的上部,且以间隔规定间距相互对向的形式形成;第三墙体及第四墙体,其以相邻的形式形成于所述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的一侧,且以间隔规定间距相互对向的形式形成;屋顶,其形成于所述第一至第四墙体的上部,且形成为可实现植物生长的结构,就所述第三及第四墙体而言,一侧面形成为壁泉,另一侧形成为黄土层。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屋顶可包括:混凝土层,其支撑屋顶的荷重;防水层,其形成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上部,从而隔断水分向所述混凝土层的下部的流入;第一壁泉管道,其形成于所述防水层的上部并形成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的流动通道;第一玄武岩层,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壁泉管道的上部;火山石渣层,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玄武岩层的上部;第二玄武岩层,其形成于所述火山石渣层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英茂,未经李英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57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