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车智能安全辅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7027.7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眼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18;B60W10/30;B60W40/02;B60W40/105;B60W40/00;B60W50/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9 | 代理人: | 贺秀梅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智能 安全 辅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车智能安全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节能和环保是汽车研究开发的三大主题,其中汽车安全位居首位。继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装置广泛采用之后,近年来行车智能安全辅助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其主要作用是将被动防护碰撞伤害变为主动避免碰撞发生,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前撞预警系统(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近年来,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其实现了商业化。但是,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几乎还未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性能可靠的产品。该领域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而且系统的核心部件如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探测器均为国外几个大厂商垄断,目前还没有对中国市场开放,这进一步制约了行车智能安全辅助系统在中国的发展。
现在国内少有的几家汽车电子厂商开发出了一些行车安全辅助装置,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标准,这些产品多数功能都比较简单,智能化程度低,实用性不强。另外,现有的产品多数为模块化的设计,一般将系统分为车辆信息采集模块、雷达信号处理模块、报警提示模块和主处理器模块等,其中每个模块都包含一个独立的MCU(单片微控制器),各个MCU一般通过串口来通讯。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也使得整个产品的集成度低,线束复杂,占空间大且不易于安装,而且系统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行车智能安全辅助系统,其具备高性能、大容量、外部资源丰富且集成度高等特点,不但能够节省成本,还能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从而克服传统模块化设计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车智能安全辅助系统,包括:
用于获取驾驶员疲劳状态信息的摄像头;
用于采集车状态信息和道路环境信息的信息采集模块;
用于对信号进行集中处理和决策的控制器ECU模块;
用于执行决策指令的执行装置;以及
用于视频显示和发出报警指令的显控装置;
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器ECU模块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器ECU模块连接,所述执行装置与所述控制器ECU模块连接,所述显控装置与所述控制器ECU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车辆信息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所述车辆信息传感器包括车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制动传感器和节气门传感器;所述雷达传感器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ECU模块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之间通过CAN总线方式通信。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ECU模块采用16位单片机,具有CAN通讯接口。
进一步,所述执行装置包括电子节气门和辅助制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显控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
进一步,所述显示装置采用嵌入式显示器;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用于音频报警的蜂鸣器和用于触觉报警的振动马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采用了高性能、大容量且外部资源丰富的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通过软件优化设计,使其能集中处理车辆状态信息采集、雷达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电子油门和辅助制动执行器控制以及报警控制。这样只用一片单片机就能完成系统所有工作,不但节省了成本,还能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式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01-摄像头、02-信息采集模块、03-控制器ECU模块、04-执行装置、05-显控装置;021-车辆信息传感器、022-雷达传感器、051-嵌入式显示器、052-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信息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摄像头01、信息采集模块02、控制器ECU模块03、执行装置04和显控装置05;摄像头011与控制器ECU模块03连接,执行装置04与控制器ECU模块03连接,显控装置05与控制器ECU模块0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眼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眼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7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