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外科治疗寒湿凝滞型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7282.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9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生;崔英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秋生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4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治疗 凝滞 静脉曲张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治疗寒湿凝滞型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还有一种原因是遗传性质造成的静脉血管瓣膜功能缺失,从而造成的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腿部皮肤冒出红色或蓝色、像是蜘蛛网、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树瘤般的硬块结节,静脉发生异常的扩大肿胀和曲张。
中医认为,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日久类似瘤体之状。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淤久不散,化生湿热,流注于下肢经络,复因搔抓、虫咬等诱发,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收敛。辨证分型包括:气滞血瘀型:小腿青筋迂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患肢压痛,可见色素沉着,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血燥筋挛型:小腿青筋迂曲,挛急疼痛,伴有耳鸣如蝉、眩晕、肢体麻木、两目干涩,舌淡、脉细。寒湿凝滞型:小腿青筋蜿蜒,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朝轻暮重,畏寒怕冷,腿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甚则跛行。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濡缓或沉迟。
目前,治疗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注射硬化剂治疗;2、手术治疗。对于浅静脉的手术治疗目前较流行的有采用皮下连续缝扎、电凝、Trivex系统刨吸术、射频激光、ERBE冷冻抽剥术等多种微创疗法,以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交通支静脉结扎手术,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需要住院,痛苦大,留疤痕,并且治疗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普外科治疗寒湿凝滞型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普外科治疗寒湿凝滞型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辛参2-7份,刺玫果5-10份,千解草3-5份,大独脚金2-8份,豆豉草5-15份,白菖10-15份,豇豆根5-8份,玉米轴10-20份,蚌壳草根3-7份,普贤菜2-5份,梓白皮5-10份,井边草5-8份,赤地榆3-7份,香叶子5-10份,茵陈蒿10-15份,鸡骨柴5-8份,长瓦韦3-5份,高粱根5-10份,山胡椒根3-7份,贵州卷柏10-15份,接骨木根3-5份,金橘根5-15份。
优选的,一种普外科治疗寒湿凝滞型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辛参5份,刺玫果8份,千解草4份,大独脚金5份,豆豉草10份,白菖15份,豇豆根7份,玉米轴15份,蚌壳草根5份,普贤菜5份,梓白皮10份,井边草5份,赤地榆5份,香叶子8份,茵陈蒿13份,鸡骨柴7份,长瓦韦5份,高粱根8份,山胡椒根5份,贵州卷柏10份,接骨木根5份,金橘根10份。
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
辛参,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的块根,味甘,苦,性凉,理气健脾;解毒消肿。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腹泻;咳喘胸闷;感冒;咽喉肿痛;药物中毒;跌打瘀肿。
刺玫果,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光叶山刺玫的果实,酸,苦,温,归肝、脾、胃、膀胱经,健脾消食;活血调经;敛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动脉粥样硬化;肺结咳嗽。
千解草,为马鞭草科植物千解草的全株,味微苦,甘,性微温,活血止痛;祛风除湿;健脾消食。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泻;疮疡肿毒。
大独脚金,为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大独脚金的全草,甘、淡,平,健脾消食,清热利湿。用于小儿疳积,食欲不振,泌尿道感染,黄疸型肝炎。
豆豉草,为鸢尾科植物豆豉草的根茎及根,味辛,甘,性平,活血调经;祛风利湿;健脾消积。主月经不调;痛经闭;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小儿疳积;跌打伤痛;脉管炎。
白菖,为天南星科植物白菖蒲的根茎,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豇豆根,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甘,平,归脾、胃经,健脾益气;消积;解毒。主脾胃虚弱;食积;白带;淋浊;痔血;疔疮。
玉米轴,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穗轴,味甘,性平,归脾、肾、膀胱经,健脾利湿。主消化不良;泻痢;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小儿夏季热;口舌糜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秋生,未经陈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7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