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宽连续可调的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9394.0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2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樊祥宁;陶健;赵远;王志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娄嘉宁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宽 连续 可调 宽带 接收机 前端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宽连续可调的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主混频器、跨导级电路、跨阻放大器、输出缓冲级电路和反馈环路,低噪声放大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后,放大后的射频信号通过主混频器被转换为中频电压信号,跨导级电路把中频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通过跨阻放大器再次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和滤波后,通过输出缓冲级电路输出至片外数字芯片进行处理;反馈环路通过其中的环路放大器的米勒效应,放大反馈环路中高通滤波电容的值不仅可以实现中频电压信号的杂波过滤,同时可以省去中频滤波电容。本发明有效的减小了芯片的整体面积,同时能够实现带宽的连续可变,还能进一步降低混频器的等效导通阻抗,抑制带外干扰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模多标准接收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宽连续可调的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多模多标准通信载波频段的不断增加,窄带多模接收机的复杂度和成本也大大增大,窄带多模结构的发展进化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宽带多模多标准接收机具有载频频率范围宽、信号动态范大、信道带宽变化范围广等特点,故宽带多模接多标准接收机电路成为多模多标准接收机发展的趋势。
但要实现适用于各种通信标准的中频带宽,在芯片内必须要放置大量的中频滤波电容,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由低噪声放大器、主混频器、跨导级电路、跨阻放大器、中频滤波电容和输出缓冲级电路构成,低噪声放大器对接收信号进行初步的信号放大后,通过主混频器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电压信号,中频滤波电容将中频电压信号中的纹波进行过滤,跨导级把滤波后的中频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跨阻放大器进行进一步的放大和滤波后,通过输出缓冲级电路输出至片外数字芯片进行处理。由于中频滤波电容的体积比较大,这样极大的增加了芯片的面积,使得芯片的成本增加,阻碍了多模多标准接收机的商业化进程。同时由于芯片内电容大小的选择固化,设计好的带宽可能随芯片工艺的波动而产生变化,故降低了芯片的成品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芯片面积的带宽连续可调的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宽连续可调的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主混频器、跨导级电路、跨阻放大器、输出缓冲级电路和反馈环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后,放大后的射频信号通过主混频器被转换为中频电压信号,跨导级电路把中频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通过跨阻放大器再次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和滤波后,通过输出缓冲级电路输出至片外数字芯片进行处理;所述反馈环路通过其中的环路放大器的米勒效应,放大反馈环路中电容的值实现中频电压信号中的杂波过滤。
进一步,所述反馈环路包括环路放大器、环路高通滤波电容、辅助混频器,所述环路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主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环路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环路高通滤波电容与辅助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信号连接,所述辅助混频器的输出端与低声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主混频器的两端增加了一个反馈环路,反馈环路中的环路高通滤波电容经过反馈环路中辅助混频器的上混频和主混频器下混频作用,跨接在环路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使环路放大器产生密勒效应。从而在整个电路中只需要采用电容值很小的电容就可以实现相同的中频带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有效的减小了芯片的整体面积,同时能够实现带宽的连续可变,再者,由于环路的电压负反馈效应,能进一步降低混频器的等效导通阻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带外抑制,更好的抑制带外干扰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3为现有电路和本发明在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端的带内、外增益变化,以及当环路运放增益连续变化时,带宽和带外抑制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9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水保肥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