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蔗黑穗病防治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0668.8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邓付圆;杨旭新;韦永昌;申妍;吴宝国;梁佳;韦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01N43/653;A01N25/12;A01P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黑穗病 防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黑穗病防治剂。
背景技术
烯丙苯噻唑,英文名称为:probenazole,是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诱导免疫型杀菌剂,通过激发植物本身对病害的免疫(抗性)反应来实现防病效果,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较迅速地渗透传导至植物体各部分。通过烯丙苯噻唑处理水稻,能促进根系吸收,并较为迅速地渗透传导至植物体各部分,保护作物不受稻瘟病菌和立枯病菌的侵染。
三唑酮,英文名称:triadimefon,化学名称:1一(4一氯苯氧基)一3,3一二甲基一1一(1H-1,2,4一三唑-l-基)-α-丁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黑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甘蔗黑穗病等均有效。
甘蔗黑穗病又称甘蔗鞭黑穗病、黑粉病,该病最明显特征是病蔗梢头具一条向下卷内的黑色鞭状物,长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染病种蔗萌芽早,茎细小,叶细长,淡绿,分蘖增多,后分蘖上也长出黑穗鞭。染病多的地块严重的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甘蔗黑穗病着重预防为主,倘若发病才进行防治效果就很差,并且费工费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般在甘蔗幼苗期或下种期进行防治较为有效。目前市场上还比较缺乏预防甘蔗黑穗病的药剂,因此在黑穗病频发的宿根蔗区推广甘蔗黑穗病的药剂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甘蔗黑穗病防治剂,在甘蔗下种期、幼苗期或培土期间施用,能有效的控制甘蔗黑穗病的发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蔗黑穗病防治剂,有效成分由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组成,其中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为2-5:1-3,优选的,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为3:2。
所述的烯丙苯噻唑在防治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5%,三唑酮在防治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3%。
本发明的甘蔗黑穗病防治剂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颗粒剂,加入的辅助剂包括填料、粘结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着色剂、稳定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
(1)有效成分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相互混配病菌不易产生抗性。
(2)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对黑穗病菌增效明显,有利于减少农药施用量和降低农药成本。
(3)本发明制备成农药颗粒剂,结合甘蔗下种、幼苗期或培土期沟施或穴施,减轻了农事操作,有利于缓解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5%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颗粒剂(有效成分比3:2)
配方:按量称取烯丙苯噻唑3%,三唑酮2%,十二烷基苯磺酸盐2.5%,十二烷基硫酸钠3%,聚乙烯醇3.5%,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3%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颗粒剂(有效成分比2:1)
配方:按量称取烯丙苯噻唑2%,三唑酮1%,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5%,木质素磺酸钠4.5%,聚乙烯醇3%,凹凸棒土1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4%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颗粒剂(有效成分比2:2)
配方:按量称取烯丙苯噻唑2%,三唑酮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5%,木质素磺酸钠4.5%,聚乙烯醇3%,凹凸棒土1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7%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颗粒剂(有效成分比5:2)
配方:按量称取烯丙苯噻唑5%,三唑酮2%,十二烷基硫酸钠2.5%,羧甲基纤维素3.5%,白炭黑15%,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8%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颗粒剂(有效成分比5:3)
配方:按量称取烯丙苯噻唑5%,三唑酮3%,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十二烷基硫酸钠2.5%,聚乙烯醇5%,高岭土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上述实施例1-5所述的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筛即得含烯丙苯噻唑·三唑酮农药颗粒剂。
二、生物活性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6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的农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低谐波的LED工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