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0942.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9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苗;余智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拟合 动作识别 集合 预设时间段 摄像头 视频影像 视线遮挡 行为主体 躯干 目标动作 预设规则 预设条件 智能家居 帧画面 人脸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摄像头视线遮挡不能准确进行动作识别的问题,该方法为:先提取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影像,确定视频影像包含的每一帧画面中的人脸的面积拟合值和距离拟合值,获得面积拟合值集合和距离拟合值集合,从距离拟合值集合中,按照预设规则,提取出第一距离拟合值和第二距离拟合值,基于面积拟合值集合,确定提取的第一距离拟合值和第二距离拟合值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发生目标动作,这样,仅仅只需要检测行为主体的面部,就可实时的完成动作识别,有效避免了因摄像头视线遮挡,而无法确定行为主体四肢和躯干,进而无法进行准确的动作识别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在智能家居中,摄像头是必不可少的,如,通过摄像头对家居活动中的行为主体的动作进行识别,以达到室内安全监控、个人安全监控、个人娱乐等等目的。
现有技术下,通过摄像头进行动作识别时,需要先基于摄像头提供的视频图像,提取行为主体的全身特征,尤其是躯干和下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分析特征获得行为主体的运动模式,再建立视频图像内容与行为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该映射关系,才能进行动作识别。
然而,在智能家居中,动作识别通常应用于实时场景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实时场景下行为主体的动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若采用现有技术下的动作识别中的一系列复杂算法,进行动作识别,时效性会大大降低,难以满足智能家居的应用需要。
而且,现有技术下动作识别方法中,需要提取行为主体的全身特征,尤其是躯干和下肢的特征,然而,在家居场景中,对于下肢被遮挡的情景(如,在餐桌前坐下或站起、在沙发边上坐下或站起),无法适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动作识别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摄像头视线遮挡不能准确进行动作识别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包括:
提取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影像;
分别确定所述视频影像包含的每一帧画面中的人脸的面积拟合值和距离拟合值,获得面积拟合值集合和距离拟合值集合;
从所述距离拟合值集合中,按照预设规则,提取出第一距离拟合值和第二距离拟合值;
基于所述面积拟合值集合,确定所述第一距离拟合值和所述第二距离拟合值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发生目标动作。
可选的,确定所述视频影像包含的任意一帧画面中的人脸的面积拟合值和距离拟合值,包括:
对所述视频影像包含的任意一帧画面进行人脸检测,确定人脸区域;
基于所述人脸区域,确定人脸在所述画面中的坐标位置;
基于所述坐标位置,分别计算人脸的面积值和距离值,所述距离值为人脸与所在画面的下水平线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面积值和所述距离值,分别确定所述面积值对应的面积拟合值,以及所述距离值对应的距离拟合值。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距离拟合值集合中,按照预设规则,提取出第一距离拟合值和第二距离拟合值,包括:
记录所述距离拟合值集合中的每一个距离拟合值,组成离散的距离拟合值曲线;
确定与所述预设时间段的起始点最近的一对波峰和波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信号灯重定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瞳孔定位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