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线海运临时辅助支架的固定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6306.X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4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杨风艳;张少华;张艳芳;唐健;王娴;何小超;韩帅;宋文文;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4 | 分类号: | F16L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型钢 海上运输 轴向限位块 管线固定装置 临时辅助支架 固定工艺 油漆 侧向间隙 垂直向上 紧固螺栓 临时固定 下限位块 焊接型 结构梁 结构物 喷涂 车间 修复 拆除 验收 | ||
一种管线海运临时辅助支架的固定工艺,采用以下步骤:一,确定上部固定型钢、轴向限位块与管鞋的侧向间隙;二,将轴向限位块、垂直向上下限位块的一端安装在上部固定型钢上;以形成一整套的海上运输的管线固定装置,并在车间内将型钢上喷涂上保护油漆;三,将上部固定型钢、下部固定型钢安装在结构梁上,然后,将轴向限位块的一端与上部固定型钢连接;四,紧固螺栓;五、对验收合格的位置进行标识;六,海运结束后,拆除整套海上运输的管线固定装置。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模块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模块的管线被约束的问题;而且,在正式的结构物上不需要动火作业,大大降低了焊接型临时固定,对模块的油漆后期修复所造成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上LNG模块、海上采油平台模块的海上运输的管线海运临时辅助支架的固定工艺。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模块的海上运输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绑带缠绕固定或者焊接固定的方式,将已安装完成的管线临时辅助支架固定在被运输的模块上。但是,采用绑带缠绕临时固定时,由于绑带缠绕固定限制了被固定管线所有方向的移动,而实际上,根据管线海运状态下应力分析要求,管线在某些方向的移动是不能被约束的。因此,此种方式会对海运状态下管线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而采用焊接临时固定时,由于模块在海上运输结束后,焊接的临时固定装置需要动火作业,切割,打磨,探伤,补漆,因此,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管线海运临时辅助支架的固定工艺,其不仅满足管线临时辅助固定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要求,解决了模块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模块的管线被约束的问题;而且,在正式的结构物上不需要动火作业,大大降低了焊接型临时固定,对模块的油漆后期修复所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线海运临时辅助支架的固定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上部固定型钢与管鞋的侧向间隙,并确定轴向限位块与管鞋的轴向间隙,同时,确定垂直向上下限位块和轴向上下限位块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第二步,将轴向限位块的一端安装在上部固定型钢上,轴向限位块的另一端安装一块钢板;同时,将垂直向上下限位块安装在上部固定型钢上,并将轴向上下限位块安装在轴向限位块上,所有安装工作完成后形成一整套的海上运输的管线固定装置,并在车间内将型钢上喷涂上保护油漆;
第三步,将上部固定型钢、下部固定型钢安装在结构梁上,然后,将轴向限位块的一端与上部固定型钢连接;
第四步,根据管线的管鞋所受的侧向力大小,对螺栓进行紧固;
第五步,对验收合格的位置进行标识;
第六步,海运结束后,将上部固定型钢和下部固定型钢与结构梁断开连接,最终,拆除整套海上运输的管线固定装置。
所述海上运输的管线固定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结构梁上的用以限制管线侧向移动的上部固定型钢和下部固定型钢,其中,两个对称安装的上部固定型钢之间安装有轴向限位块。
所述上部固定型钢和下部固定型钢与结构梁之间安装有垫片,垫片用于增加型钢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和保护型钢表面油漆。
所述上部固定型钢上对称安装有垂直上下限位块,用以限制管线的竖向移动;轴向限位块上对称安装有轴向上下限位块,用以限制管线的竖向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仅满足管线临时辅助固定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要求,解决了模块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模块的管线被约束的问题;而且,在正式的结构物上不需要动火作业,大大降低了焊接型临时固定,对模块的油漆后期修复所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3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