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线圈脱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7636.0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健;潘晋;方云雷;邹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南新维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2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42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线圈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绕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机线圈脱线装置。
背景技术
经过近年来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微电机生产大国。线圈是微电机生产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线圈的绕制生产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造成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特别是在微电机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线圈的生产效率、降低线圈的生产成本是提供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从而使得绕线机的存在成为必要,绕线机顾名思义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绕线机的使用范围: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 简称漆包线) 绕制成电感线圈,就需要用到绕线机。例如:各种电动机,日光灯镇流器,各种大小变压器,电视机。收音机用的中周、电感线圈,行输出变压器( 高压包),电子点火器、灭蚊器上的高压线圈,喇叭,耳机,麦克风的音圈,各种电焊机等不能一一举例,这些里面的线圈都需要用绕线机来绕。
现有技术中,线圈通过绕线机绕制完成后,通常是将模具和线圈一同从绕线机上取下,把模具打开后再把线圈取出来,这无疑会导致较低的工作效率和较高的劳动强度,并延长了作业时间,不利于现代化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线圈脱线装置,结构合理,操作、使用方便,不用拆卸模具便可直接脱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线圈脱线装置,包括转轴、为转轴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绕线模以及用于调节绕线模与转轴的径向间距离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底端和转轴连接,所述支撑机构顶端和绕线模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套筒、滑筒、支撑架、旋转支持座、滑动座、固定座、滑动调节杆、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及托板,所述套筒套设并固定于转轴一端,所述滑筒可滑动的连接于套筒上,所述滑筒的滑动方向与转轴的轴向平行,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杆和横杆,所述立杆固定于套筒两侧,设于套筒同一侧的多根立杆沿套筒的外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横杆固定于套筒两侧对应的立杆之间,所述横杆由上到下依次设为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所述滑动座可滑动的设于第一横杆上,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固定于第一横杆上,所述旋转支持座固定于第二横杆上,所述旋转支持座上设有双头套杆,所述双头套杆以旋转支持座为支点进行旋转,双头套杆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滑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和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托板固定于横杆上方,所述滑动调节杆一端与滑动座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托板底部,所述前支撑杆一端铰接于第一固定座上,所述前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托板底部,所述前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托板底面,所述后支撑杆一端铰接于第二固定座上,所述后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托板底部,所述绕线模固定于托板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架、磁粉离合器、驱动电机,所述转轴远离套筒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于驱动机架的上方,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链轮,所述磁粉离合器固定于驱动机架的下方,所述磁粉离合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驱动机架底面,磁粉离合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其与第一链轮联接,磁粉离合器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链轮,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电机链轮通过链条联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是对称设置的双支臂联杆,包括第一支臂以及与第一支臂铰接的第二支臂。
优选地,所述套筒外圆周向均匀分布有沿转轴轴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筒内壁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双头套杆上设有动力源以直接驱动双头套杆作旋转操作。
优选地,所述旋转支持座、滑动座、固定座、滑动调节杆、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及托板设有四组,环形设于转轴四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线圈绕制过程中,支撑机构起到支撑固定绕线模的作用,线圈绕制完成以后,支撑机构回缩,带动转轴四周的绕线模回缩,使得线圈容易取下,省时省力;(2)通过驱动电机和磁粉离合器的配合,使得线圈绕制过程中保持恒定张力,稳定了线圈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南新维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南新维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7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电机转子自动充磁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机定子铁心嵌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