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框梁整体件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9112.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明;苏智星;许平;毕世权;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梁整体件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基于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技术,具体包括:步骤一:依据设计输入给定的框梁结构设计许用值对零件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尺寸参数;步骤二:根据尺寸参数,确定不同部段受力方向,并结合铺丝方向的力学最优,设计零件各部段的铺丝路径与受力方向一致;步骤三:根据设计许用值,对高于设计许用值的应力区域进行降低应力集中;步骤四:若所述框梁整体件为高长度比、刚度突变的零件,则将所述所述框梁整体先分为若干段同步成型,再集中成型连接。通过本发明的框梁整体件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保证基于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技术的框梁整体件的工艺可实现性,并同时满足强度、刚度、寿命等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梁整体件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飞机机身结构的主承力骨架是由加强框横向构件和机身大梁纵向构件通过机械连接组合而成。这种组合结构具有如下不足:连接零件、紧固件、工艺下陷多,重量代价大;连接区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结构疲劳失效;多种零件需要多种模具、工具制造,装配工序繁琐,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这些因素都是制约飞机机身结构设计发展的瓶颈。
与常规组合骨架相比,采用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技术整体化制造的框梁整体件,能大幅减少连接件,规避连接区的下陷,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完整性,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研制成本,为克服上述制约因素提供了可能。
但是,针对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技术制造的框梁整体件,目前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以确保实现该类零件的实际工程应用。
发明内容
本方面结合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技术特点与框梁整体件承载形式,提供一种框梁整体件优化设计方法,以保证上述框梁整体件既具有工艺可实现性、又满足设计要求,突破传统组合结构设计的技术瓶颈,确保新一代飞机机体结构的研制满足轻质高效、长寿命、低成本、快速响应等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梁整体件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1、依据设计输入给定的结构设计许用值对零件的结构尺寸参数(零件的缘条筋条高度、厚度,腹板厚度等)进行优化,以便于准确的分析零件的受力情况。
2、依据第1步优化出的尺寸参数,通过有限元软件、工程算法等分析手段,确定不同部段的主受力方向,考虑电子束熔丝沉积成形零件沿铺丝方向的力学性能最优,设计零件各部段的铺丝路径与其主受力方向一致。
3、依据设计输入给定的结构设计许用值,对零件高于该许用值的应力区进行大圆角过渡等细节设计,以降低刚度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保证零件的疲劳性能满足要求。
4、对于高长细比、刚度突变剧烈的零件,为最大限度降低其成形过程中的变形,控制成形质量,采用先分段同步成形,再集中成形连接的方法:首先,要求工艺方依据设计输入中的零件最大允许变形量给出在该变形量范围内所能成形的零件的最大长度尺寸;然后依据该尺寸,以分段数量最少为原则,优先选取低应力区作为成形连接区,对零件进行分段。
本发明的框梁整体件的优化设计方法既具有工艺可实现性、又满足设计要求,突破了传统组合结构设计的技术瓶颈,确保新一代飞机机体结构的研制满足轻质高效、长寿命、低成本、快速响应等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框梁整体件及其铺丝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段成形集中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91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