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干法包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0130.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马岩华;赵春阳;唐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晶石新型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穆丽红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正极 材料 干法包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干法包覆方法,将包覆物与硼酸混合预处理之后,与正极材料混合并烧制,得到正极材料的成品,该方法使所需的包覆材料与接触剂形成固熔体,易于包覆均匀,且烧制后结合紧密,包覆层不易脱落,此方法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保证了包覆的均匀性,使包覆材料也可以经过高温从而形成理想的玻璃态包覆,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干法包覆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作为锂二次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制约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应用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其高温循环寿命不理想。包覆工艺可以缓减和解决正极材料的大部分问题。
传统的包覆工艺主要是液相包覆,即在正极材料烧成后,采用液相的包覆材料进行包覆,然后再用烘干或简单复烧使包覆物稳定于材料表面。这类工艺的缺点较为明显:首先,大多数包覆材料很难形成液相,即此方法可供选择的包覆物较少;其次,在液相包覆后再进行烧制的过程中,易破坏包覆层,使包覆产生缺陷;其三,包覆的工艺过程影响材料的性能;第四,整体工艺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干法包覆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干法包覆方法,所需的包覆材料与接触剂形成固熔体,易于包覆均匀,且烧制后结合紧密,包覆层不易脱落,此方法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保证了包覆的均匀性,使包覆材料也可以经过高温从而形成理想的玻璃态包覆,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干法包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包覆物进行预处理:包覆物为氧化物,其粒度分布D50小于3μm,采用硼酸作为接触剂,将硼酸与氧化物按重量比1:(2~3)混合,在包覆工艺前2小时内,在万转高速粉碎机中粉碎5~10秒钟,使其表面活化,状态蓬松;
S2.将预烧或烧成好的正极材料与所述步骤S1中经过预处理的包覆物按照质量比(100~50):1在混料机中混合均匀;
S3.在大气条件下,将所述步骤S2中混合好的材料进行烧制,升温至765℃~935℃,保温5~16h,冷却后得到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或二氧化钛,其D50均为1μm。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干法包覆,使所需的包覆材料与接触剂形成固熔体,易于包覆均匀,且烧制后结合紧密,包覆层不易脱落,此方法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保证了包覆的均匀性,使包覆材料也可以经过高温从而形成理想的玻璃态包覆,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成品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成品的充放电循环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成品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锰酸锂材料干法包覆氧化铝
S1.按重量比,取纳米氧化铝粉(D50约1微米)2份,硼酸1份,共同置入万转高速粉碎机中,粉碎10秒钟,取出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晶石新型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晶石新型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0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