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0291.4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5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韦瑾;康文军;杨磊;王建涛;王一迪;武建勋;李小航;杨开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5/00 | 分类号: | B23K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氏体 不锈钢 电子束 焊接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焊接零件置于真空环境下;步骤2,使用椭圆函数对焊接熔池进行搅拌;步骤3,针对不同的焊接厚度,采用不同的焊接速度,有利于气孔、气穴的消除。采用水平电子束穿透式焊接方式对待焊接零件进行焊接,能够实现零件的双面成形,并且可有效减少焊接中产生的气孔和气穴,提高了发动机零部件的焊接质量和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束焊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在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中,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子束焊接尤为多见。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子束焊接经常会出现气孔、气穴等缺陷,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影响了发动机的制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发动机的制作周期。如何减少气孔、气穴的产生,提高一次焊接合格率,对于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子束焊接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焊接中产生的气孔和气穴,提高了发动机的加工效率和制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这种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焊接零件置于真空环境下;步骤2,使用椭圆函数对焊接熔池进行搅拌;步骤3,使用水平电子束采用穿透式焊接方式对待焊接零件进行焊接。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1中真空环境的真空度为5*10-4mbar。
其中步骤2中椭圆函数的长轴与焊接方向一致。
其中步骤3中待焊接零件的厚度小于20mm时,焊接速度为 8-10mm/s。
其中步骤3中待焊接零件的厚度不小于20mm时,焊接速度为 4-5mm/s。
其中步骤3中待焊接零件的厚度大于等于25mm时,使用垂直电子束进行焊接。
其中步骤3中待焊接零件包含多个环形焊缝时,先进行对零件进行整体定位,然后依次对焊缝进行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焊接时使用椭圆函数对焊接熔池进行搅拌,同时降低熔池的冷却速度,提高液态熔池停留时间,有利于气体的逸出;同时使用水平电子束进行焊接,有利于气体从两个通道的逸出;采用穿透焊接方式,水平的电子束能够在同样的焊接参数下,增加焊接深度,并且克服了重力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使焊缝饱满,双面成形。
更进一步的,通过多次试验,椭圆函数的长轴与焊接前进方向一致时,熔池的冷却、液态熔池停留和气体逸出效果最好。
更进一步的,针对待焊接零件厚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焊接速度和焊接方式,使不同厚度的焊接零件能够实现更好的焊接效果。
更进一步的,针对多个环形焊缝的零件,先进行整体定位焊,再依次对焊缝进行焊接,避免了因焊接收缩引起的间隙超差,同时避免了由于焊缝间隙而造成气孔缺陷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氏体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控制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将待焊接零件置于真空环境下,真空度为4*10-4mbar。
步骤2,使用椭圆函数对焊接熔池进行搅拌,其中椭圆函数的长轴与焊接方向同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02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