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瘤胃保护葡萄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0409.3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8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海;陶春卫;韩建林;董秀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海;陶春卫;韩建林 |
主分类号: | A23K40/30 | 分类号: | A23K40/30;A23K40/10;A23K50/10;A23K20/163;A23K20/158;A23K20/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司丽春,田昕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瘤胃 保护 葡萄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刍动物的营养物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瘤胃保护葡萄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牛采食的日粮中75-80%的干物质以及50%以上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过瘤胃技术就是将一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经过特殊技术处理,使其被保护起来,减少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技术。
在牛产犊后,产奶量急剧增加,对于能量的需求、尤其是对葡萄糖的需要不断增加,而由日粮提供的用以合成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远远不足,会引起血糖下降,机体糖的异生机制启动,体蛋白被动用,体脂肪被脂解,而导致酮病或亚临床酮病和脂肪肝病的发生。
酮病是奶牛糖类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在血液中积累大量酮体(包括β-羟基丁酸(BHBA)、乙酰乙酸和丙酮,主要是β-羟基丁酸),由尿液、乳汁和呼出气体排出,并以低血糖为特征的一种能量代谢失调性疾病(孙斌等,1999;Gruffat D.et al,1996;Goff JP and Horst RL,1997;Hocquette JF and Bauchart D,1999)。此病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酮病虽然能够治愈,但酮病会使乳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繁殖率降低以及引起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增加了治疗费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脂肪肝病是酮病的继发现象,是一种营养代谢病,是围产期牛糖代谢失衡后,体脂肪被脂解后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到达肝脏后来不及运输到其他组织或氧化掉,大量堆积在肝脏中而产生脂肪肝病。
目前奶牛发生酮病时通常只能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的办法治疗,通常要连续给奶牛注射5天,不但易给奶牛造成应激,而且操作不方便。而对这一疾病的预防没有有效办法,用葡萄糖直接添加到日粮中不能预防奶牛酮病,因为将葡萄糖直接加入日粮中,其在瘤胃中会被瘤胃微生物破坏,不能有效通过瘤胃。
通过引入过瘤胃保护技术(简称过瘤胃技术)可以对上述酮病或亚临床酮病以及脂肪肝病给予缓解,具体地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一些容易被瘤胃微生物破坏的营养物质保护起来使之不被瘤胃微生物分解,使得在容易被瘤胃微生物破坏的营养物质表面形成包被层,到达皱胃和肠道中再释放出来,被反刍动物利用,从而满足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糖异生机制的启动。
然而,现有技术的过瘤胃保护技术仍然具有如下缺点:一是所要保护的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包被起来,因此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过瘤胃率低;二是由于包被层被反刍动物利用度低,因此包被的葡萄糖无法完全释放出来,从而无法被反刍动物充分利用。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瘤胃保护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在该方法中葡萄糖完全包被,从而使得过瘤胃保护葡萄糖能够更有效地通过反刍动物的瘤胃;并且本发明中反刍动物对包被层的利用度增高,使得包被的葡萄糖能够完全释放出来并被反刍动物充分利用,从而有效预防、减少围产期反刍动物酮病或亚临床酮病以及脂肪肝病的发生,减少产后失重,提高情期受胎率,提高产奶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瘤胃保护葡萄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葡萄糖制备成微丸,进行干燥;
(2)将干燥后的所述微丸放入流化床中流化;
(3)将熔融的脂肪醇类和/或饱和脂肪酸包被到处于流化床中的所述微丸的表面,制成过瘤胃保护葡萄糖颗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过瘤胃保护葡萄糖的制备方法,用双糖和/或多糖代替所述葡萄糖;所述双糖为除红糖以外的其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为淀粉等。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葡萄糖与脂肪醇和/或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25-75:45-70。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葡萄糖与脂肪醇和/或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25-53:45-70。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将葡萄糖制备成微丸之前,还包括将葡萄糖和脂肪酶混合的步骤,并且所述脂肪酶为耐高温脂肪酶。所使用的耐高温脂肪酶的酶活不小于10000U/g,其对高温有耐受性,当温度处于85℃时酶活仍能保持85%以上,并且在pH 3-11均有较高酶活。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1g葡萄糖需要加入脂肪酶0.01U-0.2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海;陶春卫;韩建林,未经刘春海;陶春卫;韩建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0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奶水牛混合饲料保存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驴饲料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