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6142.9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4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华;仇建中;李纲;丹晨;罗彦华;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50 | 分类号: | B66D1/50;B66D1/36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黄红梅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控式 卷扬 钢丝绳 辅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及方法,该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由一套或多套辅助张紧装置组成;所述辅助张紧装置包括控制器,支撑框架,两个用于在收放绳时夹紧钢丝绳的电控夹紧装置,对应每个电控夹紧装置并用于检测该电控夹紧装置移动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两个所述电控夹紧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对应每个电控夹紧装置分别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控夹紧装置和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在收绳或放绳时,一个电控夹紧装置启动并夹紧钢丝绳移动,移动至指定位置时,电控夹紧装置断开,另一电控夹紧装置启动,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再断开,另一电控夹紧装置再启动,如此往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中的大型吊装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领域,一些主要承担大型超高主体结构建设和大型设备吊装作业任务的起重机,由于起升高度大,其卷扬装置通常采用多层缠绕的方式,在现实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乱绳甚至因乱绳而损坏钢丝绳的现象。经调研分析,该乱绳现象主要发生在空钩快速收放绳及拆车收绳、变幅等卷扬钢丝绳没有张紧力松弛时,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频繁拆装、转场的起重机上,如风电安装起重机等,其在拆车时,因吊钩无重物,卷扬钢丝绳会无拉力,甚至经常出现松弛状态导致多层缠绕的卷扬钢丝绳乱绳乃至损坏,造成不小的损失。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控制灵活的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另外,还提供该张紧系统的张紧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因卷扬钢丝绳松弛而导致的钢丝绳排绳乱绳甚至损坏钢丝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该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由一套或多套辅助张紧装置组成;所述辅助张紧装置包括控制器,支撑框架,两个用于在收放绳时夹紧钢丝绳的电控夹紧装置,对应每个电控夹紧装置并用于检测该电控夹紧装置移动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两个所述电控夹紧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对应每个电控夹紧装置分别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移动位置控制对应电控夹紧装置的启停。
基于上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对应所述电控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限位板,所述电控夹紧装置通过一压缩弹簧连接所述限位板,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控夹紧装置和所述限位板之间。
基于上述,所述压缩弹簧内设置有弹簧引导杆。
基于上述,所述弹簧引导杆穿设所述电控夹紧装置,所述弹簧引导杆伸出所述电控夹紧装置部分设置有缓冲消音弹簧。
基于上述,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带滚珠轴承的滑动横杆,所述电控夹紧装置通过所述滚珠轴承设置在所述滑动横杆上。
基于上述,该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钢丝绳收放绳方向上的两套辅助张紧装置。
一种电控式卷扬钢丝绳辅助张紧方法,即,对应钢丝绳设置第一电控夹紧装置和第二电控夹紧装置,以及分别用于第一、第二检测电控夹紧装置移动位置的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和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
收绳或放绳时,所述第一电控夹紧装置启动并夹紧钢丝绳,沿收绳或放绳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控夹紧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电控夹紧装置松开钢丝绳并复位,同时所述第二电控夹紧装置启动并夹紧钢丝绳,沿收绳或放绳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电控夹紧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二电控夹紧装置松开钢丝绳并复位,同时所述第一电控夹紧装置重新启动并夹紧钢丝绳,重新沿收绳或放绳方向移动。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均为光电位置检测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1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数字内容交互和控制
- 下一篇:一种二次气液二相流静电喷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