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6321.2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7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69 | 分类号: | H04B1/69;H04B1/06;H04B1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胡茵梦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软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频度 单一 接收机 接收 不同 因子 序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单一接收机具有单一信道,所述接收机周期性交替进行RSSI基线更新和扩频因子序列接收逻辑:定时采集信道的实时RSSI值,并进行滤波处理,获得平滑的RSSI基线,以更新接收逻辑中的触发阈值;RSSI触发状态下采集信道的实时RSSI值,若超过触发阈值,则进行信道活动性检测,若所述信道检测到扩频因子的前导码,则再次检测实时RSSI值,若仍超过触发阈值,则单次接收该扩频因子的序列,反之不接收并返回RSSI触发状态,进行下一扩频因子的检测。本发明保证了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后期的扩频因子判定和接收工作,大大降低了成本,有效降低丢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信号增益,经常会采用扩频调制的方式,尤其是高阶扩频调制,让原本较窄带宽上的信号功率分布到较宽的频带上进行传播,以降低功率谱密度,在接收端通过还原到较窄带宽而获得较高的功率谱密度,以此提高信噪比。在扩频调制中,不同扩频因子的序列之间往往是相互正交的,单一接收机同一时刻只能接收一个扩频因子的序列,如何有效的接收不同扩频因子的序列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传统的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采用多个接收机的方式:采用多通道(接收不同扩频因子)的专用的芯片;多个接收机设置成不同的扩频因子并行接收。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很高的接收效率和信道容量,但是在多个扩频因子序列的时间重叠少、冲突概率不大的通信频度不高的场景下,其成本也是比单一接收机要高很多的。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低通信频度的前提下低成本、低丢包率地接收不同扩频因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其能够定位单一信道中序列的起始位置,保证了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后期的扩频因子判定和接收工作,大大降低了成本,有效降低丢包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单一接收机具有单一信道,所述接收机周期性交替进行RSSI 基线更新和扩频因子序列接收逻辑:
所述RSSI基线更新通过定时采集所述信道的实时RSSI值,并进行滤波处理,获得平滑的RSSI基线,更新所述扩频因子序列接收逻辑中的触发阈值;
所述扩频因子序列接收逻辑包括:RSSI触发状态下采集所述信道的实时RSSI值,若当前所述信道的RSSI值超过触发阈值,则进行信道活动性检测,若所述信道检测到扩频因子的前导码,则再次检测实时RSSI值,若当前所述信道的RSSI值仍超过触发阈值,则开启单次接收模式接收该扩频因子序列,反之不接收并返回RSSI触发状态,进行下一扩频因子的检测。
优选的是,所述的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所述信道检测扩频因子的前导码是从数值最低的扩频因子开始,逐一对所述信道中的前导码进行扩频因子数值由低到高依次匹配,若所述信道存在与该扩频因子数值相同的序列,则匹配成功,该扩频因子的前导码被检测到,匹配失败即返回RSSI触发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的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开启单次接收模式接收该扩频因子序列,即有超时地接收该扩频因子,接收成功则保存数据,然后返回RSSI触发状态,接收超时即失败,自动退出接收模式,返回RSSI触发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的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所述触发阈值高于所述RSSI基线。
优选的是,所述的低通信频度下单一接收机接收不同扩频因子序列的方法,RSSI触发状态前经过基础射频参数初始化设置,所述基础射频参数包括频率、数据校验、前导码长度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