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6352.8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周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周乃鑫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流控 沟道 系统 海水 净化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
衬底(500),
设置在衬底(500)上的液体沟道,以及
设置在液体沟道上用于定义并密封液体沟道的上盖板(600);
所述的液体沟道包含:
去离子沟道(300),
设置在去离子沟道(300)两侧的电极对(400),
设置在去离子沟道(300)与电极对(400)之间的介质层(700),以及
与去离子沟道(300)相连通的进口沟道(100)和出口沟道(200);
所述的出口沟道(200)包含:净水出口沟道(202),阴离子出口沟道(201),以及阳离子出口沟道(203);所述的净水出口沟道(202)用于净化后的液体流出;所述的阴离子出口沟道(201)用于富含阴离子的废液流出;所述的阳离子出口沟道(203)用于富含阳离子的废液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水出口沟道(202)设置在阴离子出口沟道(201)和阳离子出口沟道(20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层(700)覆盖在电极对(400)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对(400)为立体电极,其包含正极(402)和负极(401);所述的正极(402)和负极(401)之间电气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402)与所述的阴离子出口沟道(201)相邻,所述的负极(401)与所述的阳离子出口沟道(203)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500)采用绝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层(700)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该高介电常数材料包括:硅、五氧化二钽和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含:
步骤1:制备所述的液体沟道:在衬底(500)上制备包含进口 沟道(100)、去离子沟道(300)、出口沟道(200)的液体沟道;
步骤2:在去离子沟道(300)的两侧制备所述的介质层(700);
步骤3:制备所述的电极对(400),电极对(400)之间电气隔离,电极对(400)与去离子沟道(300)之间通过介质层(700)隔离;
步骤4:将制备完成的液体沟道与上盖板(600)结合,获得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沟道系统的海水净化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制备所述的介质层(700)时,在去离子沟道(300)的两侧制备用以放置电极对(400)的沟槽,该沟槽与去离子沟道(300)中间预留残余衬底材料为介质层(700);
步骤3中所述的电极对(400)放置于所述的沟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3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