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供电质量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7253.1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8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裴永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洲科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45 | 分类号: | G05F1/45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赵玉珍 |
地址: | 25002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供电 质量 调节 装置 | ||
1.交流供电质量调节装置,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人机接口、RTC电路、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电路、反馈电路、驱动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为装置提供电力供应,人机接口、RTC电路、通信电路分别连接到单片机上,保护电路输入端接单片机,保护电路输出端接驱动电路输入端,驱动电路输出端接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端接负载,反馈电路输入端接负载,反馈电路输出端接单片机;
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延时电路和输出电路,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器BD1、整流器BD2,整流器BD1和整流器BD2均采用DB107S,整流器BD1第二引脚接滑动变阻器RT2一个固定端,滑动变阻器RT1另一个固定端接VAIN,滑动变阻器RT1滑动端接整流器BD2第三引脚,整流器BD1第三引脚接滑动变阻器RT1一个固定端,滑动变阻器RT2另一个固定端接VBIN,滑动变阻器RT2滑动端接整流器BD2第三引脚,整流器BD2第二引脚接滑动变阻器RT3一个固定端,滑动变阻器RT3另一个固定端接VCIN,滑动变阻器RT3滑动端接整流器BD2第三引脚,整流器BD2第三引脚接N线,整流器BD1第一引脚、整流器BD2第一引脚均接V300,整流器BD1第四引脚、整流器BD2第四引脚均接G300V;
变压器T1第八输入端分别连接V300、稳压二极管D3负极、电阻R2一端、电阻R1一端、极性电容C7正极,稳压二极管D3正极通过电阻R4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接变压器T1第六输入端,电阻R2另一端能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7、电阻R15、电阻R12接稳压二极管D6负极,稳压二极管D6正极接G300V,电阻R2另一端能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7、电阻R15、电阻R8接场效应管Q1的G极,场效应管Q1的G极接稳压二极管D5负极,稳压二极管D5正极分别接场效应管Q1的S极、电源块U3第四引脚,场效应管Q1的D极接变压器T1第六输入端,电阻R1另一端通过电阻R5分别接电阻R9一端、极性电容C7负极、极性电容C11正极,电阻R9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G300V,极性电容C11负极接G300V,电源块U3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引脚均接G300V,电源块U3第二引脚通过电容C16接G300V,电源块U3第一引脚分别接光耦U2第四引脚、三极管Q14发射极,光耦U2第三引脚、三极管Q14集电极均接G300V,三极管Q14基极为控制输出端,且通过电阻R6接G300V,所述光耦U2采用PC817K,所述电源块U3采用TNY276P;
变压器T1第一输出端接二极管D2正极,变压器T1第三输出端接地,二极管D2负极分别接稳压芯片U1第一引脚、极性电容C3正极,极性电容C3负极接地,稳压芯片U1采用78L12,稳压芯片U1第二引脚接地,稳压芯片U1第三引脚输出VDD,稳压芯片U1第三引脚分别接极性电容C4正极、电容C6一端、电容C70一端、极性电容C71正极、极性电容C72正极,极性电容C4负极、电容C6另一端、电容C70另一端、极性电容C71负极、极性电容C72负极均接地;
变压器T1第十输出端接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接极性电容C1正极、极性电容C55正极、电容C50一端、电阻R3一端、电感L1一端,极性电容C1负极、极性电容C55负极、电容C50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均接地,电感L1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11一端、极性电容C2正极、极性电容C56正极、电容C5一端,极性电容C2负极、极性电容C56负极、电容C5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1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12一端、电阻R16一端、放大器U4第一引脚,电阻R16另一端接地,电容C12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U4第三引脚、电阻R10一端、光耦U2第二引脚,电阻R10另一端、光耦U2第一引脚、放大器U4第二引脚均接地;
延时电路包括芯片U5,芯片U5采用4060,芯片U5第十二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10一端、电阻,R24一端,电阻R24另一端接G300V,电容C10另一端接V12、极性电容C8正极、稳压二极管D7负极、电阻R13一端,极性电容C8负极、稳压二极管D7正极均接G300V,电阻R13另一端接V300;芯片U5第十引脚接电阻R19一端,电阻R19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9一端、电阻R18一端,电容C9另一端接芯片U5第九引脚,电阻R18另一端分别接芯片U5第十一引脚、二极管D8负极,二极管D8正极分别接电阻R17一端、芯片U5第三引脚,电阻R17另一端接电源电路控制输出端;
输出电路包括中间继电器RE1和交流接触器CJ1,中间继电器RE1的两个固定端分别连接VDD和GND,中间继电器RE1的活动端分别连接AC_L线和交流接触器CJ1一个固定端,交流接触器CJ1另一个固定端连接AC_N线,交流接触器CJ1的活动端连接输出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洲科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洲科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725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