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声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9774.0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燕;刘冬冬;戴巍;胡剑英;罗二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F03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发 装置 | ||
1.一种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将热能转化为声能的热声转换单元、用于将声能转化为动能的液体活塞和用于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双向透平发电单元,所述液体活塞与该热声转换单元相连,所述双向透平发电单元装设在所述液体活塞内;
所述的液体活塞包括U型压力容器、装设在所述U型压力容器内的驱动液体,所述双向透平发电单元装设在所述U型压力容器内,并使该双向透平发电单元完全浸没在所述驱动液体中;
该U型压力容器两端分别装设有直流与液面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转换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加热器、回热器和室温换热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转换单元至少为两个,所述液体活塞的个数与该热声转换单元的个数相对应,且所述热声转换单元通过所述液体活塞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所述热声转换单元还包括一热缓冲管、次室温换热器和连接管,所述次室温换热器的一端通过该热缓冲管与所述加热器相连通,所述次室温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该连接管与所述U型压力容器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转换单元为一个,所述热声转换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液体活塞两端相连通以形成一个环路结构;且所述热声转换单元还包括一热缓冲管、次室温换热器和连接管,所述次室温换热器的一端通过该热缓冲管与所述加热器相连通,所述次室温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该连接管与所述U型压力容器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活塞为一个,所述U型压力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的热声转换单元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气库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活塞为一个,所述热声转换单位分别装设在该U型压力容器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声转换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器连接的热腔。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与液面控制装置为弹性隔膜、刚性浮子或活塞板簧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透平发电单元包括两个整流罩、装设在所述两个整流罩之间的双向透平、及装设在所述整流罩内的旋转式发电机,所述双向透平包括转轴、两个导流静叶片、动叶片,所述两个导流静叶片装设在该转轴上,并将所述动叶片装设在所述两个导流静叶片之间,并将该所述转轴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整流罩内,所述的旋转式发电机装设在该转轴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透平发电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双向透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97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余热回收的热力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同轴型微弧阴极放电等离子体推进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