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理床用方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0733.3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1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州科亿宏电动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2 | 分类号: | A61G7/02;A61G7/05;A61G7/10;A61G7/057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14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体部位 移动装置 马桶 方便机构 护罩机构 控制方便 护理床 床体 平移 病人下体 连接装置 下凸轮座 杠杆臂 硅胶罩 马桶体 驱动杆 复位 立柱 两组 上翻 抬起 底座 干涉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理床用方便机构,包括马桶用护罩机构和身体部位移动装置。所述马桶用护罩机构包括床体(1)、连杆三(2‑6)、连杆四(2‑7)和马桶体(2‑8)等;所述身体部位移动装置,包括床体、底座、下凸轮座、立柱、驱动杆、杠杆臂以及用于与身体部位相连接的连接装置。本发明能够避免马桶上翻和复位时硅胶罩与病人下体干涉,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并且,身体部位移动装置不仅能够辅助病人进行身体部位的移动,而且可同时实现平移与抬起下落两组运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靠性高和控制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床用方便机构,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病人在护理床上方便时,需要将马桶由床底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为了增强方便的舒适性、使得马桶便于清理,需要在马桶上设置罩体罩住病人的下体。然而马桶在就位和回位时,罩体易与病人下体发生干涉。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一种相应的机构解决罩体与病人下体干涉的问题。
另一方面,病人在护理床上翻身或进行其它活动时,需要将四肢等身体部位进行适当的移动。病人常由于健康原因无法独立完成移动,因此需要医疗器械的辅助。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一种辅助病人进行身体部位移动的装置。并且,身体部位的移动不仅包括了由初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平移,还包括了身体部位的抬起和下落,其实质是两组运动的合成。在空间有限的护理床等医疗器械装置上采用两套驱动装置分别实现两组运动并将两组独立的运动相合成的难度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护理床用方便机构,其目的在于:(1)解决护理床马桶罩体与病人下体干涉的问题;(2)辅助病人进行身体部位的移动,同时在一套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同时实现平移与抬起下落两组运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护理床用方便机构,包括马桶用护罩机构,所述马桶用护罩机构包括床体、连杆三、连杆四和马桶体;
所述连杆三上端与床体相铰接、下端与马桶体相铰接;所述连杆四上端与床体相铰接、下端与马桶体相铰接;
所述马桶用护罩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床体上且与连杆三或连杆四相连接的上翻驱动机构以驱动马桶体上翻;
所述马桶侧面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安装有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由柱状体和旋转杆组成,所述旋转杆与柱状体旋转连接,所述旋转杆与固定套的内孔相间隙配合,所述柱状体位于固定套后侧,所述柱状体与固定套通过压缩弹簧二相连接;
所述旋转杆前端安装有拨叉;
所述马桶体前端上边沿安装有具有弹性的罩体,所述拨叉通过钢丝线与罩体相连接;
所述固定套前端侧面开设有与固定套内孔轴线相平行的滑槽,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滑槽相配合的拨轴;
所述连杆三下端具有用于推动拨轴的拨杆一;所述连杆三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向前推动柱状体的拨杆二;
所述护理床用方便机构还包括身体部位移动装置,所述身体部位移动装置包括底座、下凸轮座、立柱、驱动杆、杠杆臂以及用于与身体部位相连接的连接装置;
所述底座安装在床体上,所述下凸轮座通过导向机构与底座相连接以实现相对于底座的上下移动;
所述底座顶部具有与立柱外圆柱面相配合的圆孔,所述立柱穿过所述圆孔;
所述立柱底端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的顶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面的底部相接触;
所述下凸轮座上设置有下凸轮,所述圆盘底部设置有上凸轮,所述上凸轮与下凸轮相接触;
所述底座底部还设置有用于限制下凸轮座相对于底座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州科亿宏电动床有限公司,未经莱州科亿宏电动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07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状油页岩干馏系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智能型鼻腔术后护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