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金化炉内温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0744.1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雅;幸福堂;张剑高;梅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28 | 分类号: | C23C2/28;C23C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传感器 合金化炉 可调开关 阻流板 方法和装置 温度控制装置 保温段 炉内 水平方向移动 合金化过程 中心位置处 对称设置 钢板镀层 热量散失 竖向钢板 水平布置 温度提升 温度要求 合金化 输出端 伸缩 正对 生产工艺 监测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金化炉内温度提升的方法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合金化过程中控制温度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可调开关、阻流板;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有两个,正对着水平布置,温度传感器能时刻监测位于中心位置处竖向钢板的温度大小及温度变化情况;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与可调开关连接;所述的阻流板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保温段的出口处,两输出端分别与可调开关相连,可调开关能控制两阻流板沿水平方向移动,用来改变阻流板伸缩的宽度。本合金化炉温度控制装置不仅对炉内温温降进行补偿,而且对保温段的温度要求进行控制,对温度控制装置进行优化,克服了合金化炉内热量散失的问题,改善了炉内的温度,满足合金化生产工艺的要求,增加钢板镀层表面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镀锌带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金化炉内温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由于具有耐腐蚀性、可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使它在汽车、家电、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满足用户对产品优质性能的要求和内在质量的要求。
国内外经常使用合金化炉是立式布置形式,炉子位于气刀的正上方,沿着气刀方向为别设置有合金化炉的加热段、保温段、冷却段,每段温度都需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带钢合金化退火的初始温度为460℃作用,经过加热段的加热作用,达到550℃左右后进入保温段,以得到良好的合金化镀层。
传统的合金化炉保温段与冷却段分离,其间由外部空气对带钢进行喷吹。如图1所示。同时下部保温区部分热量散发到外部大气中,不但合金化反应速率降低,造成大量的热损耗和能源浪费,而且降低热镀锌机组的生产效率和产能。而且,受到立式布置的合金化炉受到“烟囱效应”的影响,使炉内热量极易从保温段的下部向上散发到上部,最后通过保温段的出口处向外溢出。此外,合金化炉内的温度是影响合金化镀层的重要因素,热量的损失使合金化炉内的温度降低,带钢镀层不均匀,极大程度上降低热镀锌钢板表面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改善合金化炉内保温段的电阻丝性能,提高炉内的保温能力和效果。将合金化炉保温段的普通电阻丝更换成发热量大的电阻丝,以进行温度补偿。该技术方案采用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提高炉内温度,满足热镀锌合金化生产要求。
但是该技术方案无法确保带钢从保温段进入冷却段后,能满足冷却段的温度要求。带钢在保温段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冷却段的冷却效率有限,对喷嘴的冷却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电阻丝热量的增加,也提高了生产线的用电功率,造成大量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金化炉内温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它通过监测合金化炉内的温度,确定其是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进而改变阻流板的阻流面积,补偿炉内的热量散失,提高炉内的的合金化温度,从而保证带钢镀层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合金化炉内温度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可调开关、伸缩式阻流板;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位于带钢的两侧,同时布置在阻流板的正下方;所述的阻流板调节PLC控制器同阻流板对称分布,一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另外一端与可调开关连接,来调节可调开关的开合度;所述可调开关设置在所述合金化炉保温段外部,通过调节自身的开合度来控制所述伸缩式阻流板的伸缩长度;所述伸缩式阻流板有两个,对称水平布置在带钢的两侧,位于合金化炉保温段的出口处。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监测合金化炉内的温度,来调节阻流板的宽度,进而改变炉体的密封性能,阻碍炉内的热量向外散失,使热量在炉内循环充分利用,提高合金化炉内的温度,增加合金化速率,提高带钢镀层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为现有的合金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0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